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9页 |
第二章 Falcon_cpu的后端物理设计流程 | 第19-29页 |
2.1 设计初始化 | 第19-20页 |
2.2 布图规划 | 第20-22页 |
2.3 放置标准单元 | 第22-25页 |
2.4 时钟树综合 | 第25页 |
2.5 绕线 | 第25-26页 |
2.6 交付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时钟基本概念 | 第29-37页 |
3.1 时钟信号的产生 | 第29-30页 |
3.2 时钟的定义 | 第30-35页 |
3.2.1 时钟信号 | 第30-31页 |
3.2.2 插入延时 | 第31-33页 |
3.2.3 时钟偏差 | 第33-34页 |
3.2.4 时钟抖动 | 第34页 |
3.2.5 时钟翻转延时 | 第34-35页 |
3.3 时钟树衡量指标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Falcon_cpu的传统时钟树综合 | 第37-53页 |
4.1 时钟树综合模式 | 第38页 |
4.2 初始化工作(Initialization) | 第38-40页 |
4.2.1 布局检查 | 第38-39页 |
4.2.2 时钟树配置确认 | 第39-40页 |
4.3 平衡前准备工作(Preparing to Balance) | 第40-41页 |
4.4 构建基本架构 | 第41-46页 |
4.4.1 集群 | 第41-42页 |
4.4.2 合并重复单元 | 第42页 |
4.4.3 修正DRV | 第42-44页 |
4.4.4 缩减插入延时 | 第44-46页 |
4.5 实现时钟树 | 第46-47页 |
4.5.1 功耗削减 | 第46页 |
4.5.2 平衡 | 第46-47页 |
4.5.3 精修 | 第47页 |
4.5.4 绕线与绕线后调整 | 第47页 |
4.6 后时钟树综合时序优化 | 第47-49页 |
4.7 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Falcon_cpu的柔性H树时钟树综合 | 第53-79页 |
5.1 H树结构 | 第53-58页 |
5.2 建立柔性H树 | 第58-60页 |
5.3 柔性H树优化过程 | 第60-74页 |
5.3.1 顶层时钟信号线的处理 | 第60-62页 |
5.3.2 柔性H树叶节点的调整 | 第62-65页 |
5.3.3 门控时钟的处理 | 第65-73页 |
5.3.4 其它优化 | 第73-74页 |
5.4 结果对比和分析 | 第74-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89页 |
1.基本情况 | 第87页 |
2.教育背景 | 第87-89页 |
附录 A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