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18页 |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 (三)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一)民族教育 | 第18页 | 
|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第18-19页 | 
| (三)民族预科教育政策 | 第19页 | 
| (四)教育政策价值取向 | 第19-20页 | 
| 五、相关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 (二)政策文本分析法 | 第20页 | 
| (三)综合分析研究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21世纪前新中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 | 第21-27页 | 
| 一、预科教育政策建立阶段:政治性价值取向占主导 | 第21-23页 | 
| 二、预科教育政策停滞阶段:政治性价值取向弱化 | 第23页 | 
| 三、预科教育政策恢复发展阶段:政治性与经济性价值取向双重作用 | 第23-25页 | 
| 四、预科教育政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性价值取向重点辐射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 第27-43页 | 
| 一、个人层面: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 第27-33页 | 
| (一)尊重预科学生的主体性 | 第28-29页 | 
| (二)满足预科学生与预科教师的合理需要 | 第29-31页 | 
| (三)促进预科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31-33页 | 
| 二、国家层面:民族平等价值取向 | 第33-38页 | 
| (一)重视少数民族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 第34-35页 | 
| (二)对少数民族进行教育照顾和帮扶 | 第35-37页 | 
| (三)保障民族文化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 第37-38页 | 
| 三、社会层面:教育公平价值取向 | 第38-43页 | 
| (一)完善预科招生制度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 第38-40页 | 
| (二)管理预科课程资源促进教育质量公平 | 第40-41页 | 
| (三)加强预科结业考核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21世纪以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实践偏差 | 第43-52页 | 
| 一、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实践过程中的偏差 | 第43-46页 | 
| (一)预科教学“一刀切” | 第44-45页 | 
| (二)预科课程设置未显过渡性,学分制改革搁浅 | 第45-46页 | 
| 二、民族平等价值取向实践过程中的偏移 | 第46-49页 | 
| (一)民族文化传承式微 | 第46-47页 | 
| (二)预科招生标准单一 | 第47-49页 | 
| 三、教育公平价值取向实践过程中的偏离 | 第49-52页 | 
| (一)过于注重效率 | 第49-50页 | 
| (二)过于追求效益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关于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思考 | 第52-59页 | 
| 一、预科教育政策在指导思想上追求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相统一价值取向 | 第52-54页 | 
| 二、预科教育政策在办学体制上追求教育多元化价值取向 | 第54-55页 | 
| 三、预科教育政策在教育理念上追求共享价值取向 | 第55-57页 | 
| 四、预科教育政策在教育战略上追求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成果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