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4页 |
1.1 代谢组学 | 第15-17页 |
1.1.1 植物代谢组学 | 第16-17页 |
1.1.2 脂质组学 | 第17页 |
1.2 稻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 | 第18-19页 |
1.3.2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 第19-20页 |
1.3.3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1.3.4 可能特征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1页 |
1.4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 第21页 |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基于代谢组学的稻米溯源技术研究 | 第24-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1.1 仪器 | 第24页 |
2.1.2 试剂 | 第24页 |
2.1.3 样品 | 第24-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样品前处理 | 第27-28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8-29页 |
2.2.3 质谱条件 | 第29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2.3.1 提取溶剂的优化 | 第29-30页 |
2.3.2 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30页 |
2.3.3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30-31页 |
2.3.4 方法验证 | 第31-32页 |
2.3.5 数据分析 | 第32-37页 |
2.3.6 次年样品对溯源方法的验证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基于代谢组学的稻米溯源技术研究 | 第39-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1.1 仪器 | 第39页 |
3.1.2 试剂 | 第39页 |
3.1.3 样品 | 第39-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2.1 样品前处理 | 第40页 |
3.2.2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3.2.3 质谱条件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3.3.1 衍生条件优化 | 第40-42页 |
3.3.2 方法验证 | 第42-43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43-46页 |
3.3.4 次年样品对溯源方法的验证 | 第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进行溯源技术研究 | 第48-5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8页 |
4.1.1 仪器 | 第48页 |
4.1.2 样品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2.1 样品前处理 | 第48页 |
4.2.2 分析条件 | 第48-49页 |
4.2.3 仪器工作原理及流程 | 第49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49-53页 |
4.3.1 不同产地稻花香的指纹图谱 | 第49-50页 |
4.3.2 不同产地稻花香的相似度 | 第50-51页 |
4.3.3 不同产地稻花香的主成分分析 | 第51-52页 |
4.3.4 不同品种稻米样品主成分分析 | 第52-53页 |
4.4 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