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时间方位词习得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6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6-9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汉语时间方位词的本体研究 | 第9-10页 |
1.3.2 汉语时间方位词的习得研究 | 第10-11页 |
1.3.3 事件名词研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理论 | 第12-13页 |
1.4.1 生成词库理论 | 第12-13页 |
1.4.2 中介语理论 | 第13页 |
1.4.3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第2章 时间方位词的类型比较 | 第15-33页 |
2.1 汉语时间方位词的比较 | 第15-19页 |
2.1.1 “前、后”的比较 | 第15-16页 |
2.1.2 “以前、以后”的比较 | 第16-17页 |
2.1.3 “之前、之后”的比较 | 第17-18页 |
2.1.4 “中、期间”的比较 | 第18-19页 |
2.1.5 小结 | 第19页 |
2.2 其他语言时间方位词的比较 | 第19-24页 |
2.2.1 英语时间方位词 | 第19-20页 |
2.2.2 韩语时间方位词 | 第20-22页 |
2.2.3 日语时间方位词 | 第22-24页 |
2.3 时间方位词与事件名词组配的类型差异 | 第24-31页 |
2.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汉语时间方位词习得情况 | 第33-47页 |
3.1 汉语时间方位词偏误统计 | 第33-38页 |
3.1.1 测试问卷简介 | 第33页 |
3.1.2 留学生汉语时间方位词习得情况 | 第33-38页 |
3.2 汉语时间方位词偏误类型 | 第38-46页 |
3.2.1 韵律组合 | 第38-42页 |
3.2.2 过度类推 | 第42-46页 |
3.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汉语时间方位词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 | 第47-56页 |
4.1 汉语时间方位词偏误原因 | 第47-51页 |
4.1.1 语言因素 | 第47-49页 |
4.1.2 认知因素 | 第49-50页 |
4.1.3 其他因素 | 第50-51页 |
4.2 汉语时间方位词教学对策 | 第51-55页 |
4.2.1 教学策略 | 第51-53页 |
4.2.2 学习策略 | 第53-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59-62页 |
附录B 汉语时间方位词的比较 | 第6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