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论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开放性教学 | 第19-20页 |
2.1.2 环境教育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全人教育理论 | 第23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环境教育 | 第25-29页 |
3.1 课程理念与环境教育 | 第25-26页 |
3.2 课程目标与环境教育 | 第26-27页 |
3.3 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 | 第27-29页 |
第4章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实证分析 | 第29-35页 |
4.1 实证学校 | 第29页 |
4.2 调查实施 | 第29-3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4.3.1 高中生环境教育意识强 | 第30页 |
4.3.2 学校是环境教育主渠道 | 第30-31页 |
4.3.3 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阵地 | 第31-32页 |
4.3.4 地理课堂环境教育方法单一 | 第32-33页 |
4.3.5 学生期望开展开放性环境教育 | 第33-35页 |
第5章 高中地理开放性环境教育方法与案例 | 第35-51页 |
5.1 课堂开放性环境教育方法 | 第35-39页 |
5.1.1 数字化直观教学 | 第35-36页 |
5.1.2 地理操作法 | 第36页 |
5.1.3 课堂讨论 | 第36-37页 |
5.1.4 角色扮演 | 第37-39页 |
5.2 课外开放性环境教育方法 | 第39-42页 |
5.2.1 地理实验 | 第39页 |
5.2.2 地理考察 | 第39-40页 |
5.2.3 社会调查 | 第40-42页 |
5.3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开放性教学案例 | 第42-51页 |
5.3.1 开放地理课堂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第42-45页 |
5.3.2 地理实验—“水土流失地理实验” | 第45-46页 |
5.3.3 地理考察—“考察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第46-48页 |
5.3.4 社会调查—“涟源市涟水河水污染调查” | 第48-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