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现代汉语、越南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越语摘要第13-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36页
    1.1. 语序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第23-25页
    1.2. 本文的研究方案第25-27页
        1.2.1. 研究对象第25-26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26-27页
    1.3. 理论依据与语料来源第27-28页
        1.3.1. 理论依据第27页
        1.3.2. 语料来源第27-28页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与结构框架第28-30页
        1.4.1. 技术路线第28-29页
        1.4.2. 结构框架第29-30页
    1.5. 现代汉、越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研究状况第30-36页
        1.5.1. 汉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研究状况第30-33页
        1.5.2. 越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研究状况第33-34页
        1.5.3. 汉、越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研究状况第34-36页
第二章 汉语、越语状语的构成成分和语义类型第36-53页
    2.1. 汉语、越语状语的构成成分第36-45页
        2.1.1. 汉语状语的构成成分第36-39页
        2.1.2. 越语状语的构成成分第39-45页
    2.2. 汉语、越语状语的语义类型第45-47页
        2.2.1. 汉语状语的语义类型第45-46页
        2.2.2. 越语状语的语义类型第46-47页
    2.3. 本文的状语分类第47-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三章 汉、越语多项外围性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第53-90页
    3.1. 汉语多项外围性状语连用语序第53-64页
        3.1.1. 外围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53-56页
        3.1.2. 多项外围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56-63页
        3.1.3. 排序规律第63-64页
    3.2. 越语多项外围性状语连用语序第64-84页
        3.2.1. 外围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64-70页
        3.2.2. 多项外围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70-84页
        3.2.3. 排序规律第84页
    3.3. 本章小结第84-90页
        3.3.1. 关于汉、越语外围性状语的类别、位置、功能第84-85页
        3.3.2. 关于汉、越语多项外围性状语连用语序的对比第85-90页
第四章 汉、越语多项限制性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第90-140页
    4.1. 汉语多项限制性状语的连用语序第90-108页
        4.1.1. 多项限制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90-92页
        4.1.2. 多项限制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92-106页
        4.1.3. 排序规律第106-108页
    4.2. 越语多项限制性状语的连用语序第108-137页
        4.2.1. 多项限制性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108-111页
        4.2.2. 多项限制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111-134页
        4.2.3. 排序规律第134-137页
    4.3. 本章小结第137-140页
        4.3.1. 关于汉、越语限制性状语的类别、位置、功能第137页
        4.3.2. 关于汉、越语多项限制性状语连用语序的对比第137-140页
第五章 汉、越语多项描写性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第140-156页
    5.1. 汉语多项描写性状语连用语序第140-145页
        5.1.1. 多项描写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140-142页
        5.1.2. 多项描写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142-145页
        5.1.3. 排序规律第145页
    5.2. 越语多项描写性状语连用语序第145-152页
        5.2.1. 多项描写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145-148页
        5.2.2. 多项描写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148-151页
        5.2.3. 排序规律第151-152页
    5.3. 本章小结第152-156页
        5.3.1. 关于汉、越语描写性状语的类别、位置、功能第152-153页
        5.3.2. 关于汉、越语多项描写性状语连用语序的对比第153-156页
第六章 汉、越语多项方式性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第156-183页
    6.1. 汉语多项方式性状语连用语序第156-165页
        6.1.1. 多项方式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156-159页
        6.1.2. 多项方式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159-165页
        6.1.3. 排序规律第165页
    6.2. 越语多项方式性状语连用语序第165-179页
        6.2.1. 多项方式性状语的类别、位置与功能第166-169页
        6.2.2. 多项方式性状语连用的顺序排列第169-177页
        6.2.3. 排序规律第177-179页
    6.3. 本章小结第179-183页
        6.3.1. 关于汉、越语方式性状语的类别、位置、功能第179页
        6.3.2. 关于汉、越语多项方式性状语连用语序的对比第179-183页
第七章 汉、越语多项各类状语连用语序对比第183-201页
    7.1. 汉语多项各类状语连用的排列顺序第183-188页
    7.2. 越语多项各类状语连用的排列顺序第188-192页
    7.3. 汉、越语多项各类状语连用的语序对比第192-199页
    7.4. 本章小结第199-201页
第八章 制约汉、越语多项状语语序的因素第201-214页
    8.1. 制约汉、越语多项状语语序的语言内部因素第201-206页
        8.1.1. 语音因素第201-203页
        8.1.2. 语义接近原则第203-204页
        8.1.3. 语义范围原则第204-206页
    8.2. 制约汉、越语多项状语语序的语言外部因素第206-212页
        8.2.1. 空间范围原则第206-207页
        8.2.2. 时间像似性原则第207-209页
        8.2.3. 渐增性原则第209-210页
        8.2.4. 凸显焦点原则第210-211页
        8.2.5. 约定俗成原则第211-212页
    8.3. 本章小结第212-214页
第九章 现代汉、越语多项状语连用的语义指向的探讨第214-225页
    9.1. 语义指向理论第214-216页
    9.2. 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语义的同指第216-219页
        9.2.1. 语义指向主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16-217页
        9.2.2. 语义指向谓语中心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17-218页
        9.2.3. 语义指向宾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18-219页
    9.3. 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语义的异指第219-222页
        9.3.1. 语义指向主语和谓语中心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19-220页
        9.3.2. 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20-221页
        9.3.3. 语义指向谓语中心和宾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21-222页
        9.3.4. 语义指向主语、谓语中心和宾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22页
    9.4. 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语义的兼指第222-223页
        9.4.1. 语义兼指主语和谓语中心语的汉、越语多项状语第222-223页
        9.4.2. 语义兼指谓语中心和宾语的汉语和越语多项状语第223页
    9.5. 本章小结第223-225页
第十章 多项状语连用语序的语言类型学观照第225-236页
    10.1. 语言类型学理论第225-229页
    10.2. 跨语言角度下的多项状语语序第229-235页
    10.3. 本章小结第235-236页
第十一章 结论第236-242页
    11.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第236-241页
    11.2. 创新点第241页
    11.3. 局限性与展望第241-242页
参考文献第242-248页
附录第248-253页
后记第253页

论文共2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蒙古族小型舞蹈作品创作流变及其审美范式研究
下一篇:Toll样受体4(TLR4)拮抗剂在大鼠颅脑创伤中的作用及对海马区神经元自噬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