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多音字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原则 | 第11-12页 |
2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及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多音字 | 第12-23页 |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多音字 | 第12-21页 |
·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多音字 | 第12-15页 |
·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多音字 | 第15-21页 |
·任一读音首次出现在甲级词汇中的多音字 | 第15-17页 |
·任一读音首次出现在乙级词汇中的多音字 | 第17-19页 |
·任一读音首次出现在丙级词汇中的多音字 | 第19页 |
·读音全部出现在丁级词汇中的多音字 | 第19-21页 |
·不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多音字 | 第21-23页 |
·不同教材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1-22页 |
·不同教材中的多音字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3 对外汉语教材与《大纲》在多音字收录方面的比较分析 | 第23-26页 |
·二者都有收录的多音字 | 第23-24页 |
·二者收录完全相同的多音字 | 第23-24页 |
·二者都作为多音字收录,但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多音字 | 第24页 |
·二者收录有所差别的多音字 | 第24-26页 |
·《大纲》中收录而教材中没有体现出来的多音字 | 第25页 |
·教材中出现的超出《大纲》范围的多音字 | 第25-26页 |
4 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多音字及类型 | 第26-41页 |
·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多音字类型 | 第27-33页 |
·多音多义字 | 第27-32页 |
·某些出现在专有名词中的传统读音与今音并存而形成的多音字 | 第27-28页 |
·古语词进入普通话形成的多音字 | 第28-29页 |
·方言音和口语音吸收进普通话后形成的多音字 | 第29页 |
·用于音译词中的字发生音变,形成多音字 | 第29-30页 |
·由叹词、助词形成的多音字 | 第30页 |
·由文字归并形成的多音字 | 第30-32页 |
·由同形字形成的多音字 | 第32页 |
·词义引申造成的多音多义现象 | 第32页 |
·多音同义字 | 第32-33页 |
·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多音字表 | 第33-41页 |
5 对外汉语多音字教学探析 | 第41-45页 |
·初级阶段的多音字教学 | 第42页 |
·中、高级阶段的多音字教学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