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个人学习空间发展迅速 | 第12页 |
1.1.2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的重要部分 | 第12-13页 |
1.1.3 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容乐观 | 第13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2.1 个人学习空间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1.1 个人学习空间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2 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 | 第18-19页 |
2.1.3 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2.2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2.2.1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2.2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素 | 第22-23页 |
2.2.3 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 | 第23-24页 |
2.3 个人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共同体融合的契机 | 第24-25页 |
3.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分析 | 第25-36页 |
3.1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3.2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内涵与特征 | 第26-29页 |
3.2.1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内涵 | 第26-27页 |
3.2.2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特征 | 第27-29页 |
3.3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29-36页 |
3.3.1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的结构模型 | 第29-30页 |
3.3.2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分析 | 第30-36页 |
4.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 第36-55页 |
4.1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4.1.1 整合性原则 | 第36页 |
4.1.2 协作学习原则 | 第36-37页 |
4.1.3 目标导向原则 | 第37页 |
4.1.4 交互性原则 | 第37页 |
4.2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构建要素 | 第37-46页 |
4.2.1 学习主体 | 第38-41页 |
4.2.2 共同目标 | 第41-42页 |
4.2.3 学习规则 | 第42-43页 |
4.2.4 工具与资源 | 第43-44页 |
4.2.5 学习活动 | 第44-45页 |
4.2.6 学习情境 | 第45-46页 |
4.3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 第46-49页 |
4.3.1 有秩无序,走向非线性 | 第46-47页 |
4.3.2 民主参与,深层次互动 | 第47-48页 |
4.3.3 积极提问,有效的反思 | 第48-49页 |
4.4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 | 第49-55页 |
4.4.1 共同体凝聚 | 第49-50页 |
4.4.2 目标的生成 | 第50-51页 |
4.4.3 任务的制定 | 第51-52页 |
4.4.4 活动的实施 | 第52-53页 |
4.4.5 评价的进行 | 第53-55页 |
5.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的应用 | 第55-71页 |
5.1 实验环境与对象 | 第55-58页 |
5.1.1 实验环境 | 第55-58页 |
5.1.2 实验对象 | 第58页 |
5.2 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 | 第58-65页 |
5.2.1 凝聚学习共同体 | 第59-60页 |
5.2.2 确定学习内容 | 第60-61页 |
5.2.3 明确共同体任务 | 第61页 |
5.2.4 实施共同体活动 | 第61-65页 |
5.2.5 进行共同体评价 | 第65页 |
5.3 实验效果与分析 | 第65-71页 |
5.3.1 观测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5.3.2 学习者访谈与分析 | 第67-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1-72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72-7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