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提升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 第9-10页 |
1.2.2 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 | 第10页 |
1.2.3 指导地理课堂教学实践 | 第10页 |
1.2.4 丰富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地理“三板”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第11-12页 |
1.3.3 地理“三板”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合的国内外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7页 |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地理“三板”教学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含义 | 第17页 |
2.1.3 整合的含义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2.2 认知学习理论 | 第18页 |
2.2.3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 第18-19页 |
2.2.4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地理“三板”与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1-29页 |
3.1 问卷调查 | 第21-25页 |
3.1.1 调查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3.1.3 问卷调查过程 | 第22-23页 |
3.1.4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3-25页 |
3.2 调查分析 | 第25-28页 |
3.2.1 多媒体教学和“三板”教学的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3.2.2 多媒体教学和“三板”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第26-27页 |
3.2.3 多媒体教学和“三板”教学的整合情况 | 第27-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地理“三板”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案例研究 | 第29-51页 |
4.1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听课记录 | 第29-31页 |
4.1.1 听课记录 | 第29-30页 |
4.1.2 课后评议 | 第30-31页 |
4.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堂实录 | 第31-40页 |
4.2.1 实录内容 | 第31-39页 |
4.2.2 课后评议 | 第39-40页 |
4.3 《锋与天气》课堂实录 | 第40-45页 |
4.3.1 实录内容 | 第40-44页 |
4.3.2 课后评议 | 第44-45页 |
4.4 《城市化》课堂教学 | 第45-51页 |
4.4.1 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教学片段 | 第45-48页 |
4.4.2 课后总结 | 第48-51页 |
第5章 地理“三板”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的原则与对策 | 第51-63页 |
5.1 地理“三板”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的原则 | 第51-55页 |
5.1.1 科学性原则 | 第51-52页 |
5.1.2 主体性原则 | 第52-53页 |
5.1.3 针对性原则 | 第53-54页 |
5.1.4 适度性原则 | 第54-55页 |
5.2 地理“三板”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的对策 | 第55-63页 |
5.2.1 具备地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 | 第55-56页 |
5.2.2 应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和“三板”教学内容 | 第56-58页 |
5.2.3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 | 第58-60页 |
5.2.4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第60-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6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