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方式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2-13页 |
2.1.2 最优契约理论 | 第13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3 我国高管薪酬激励的主要方式及其激励强度 | 第18-21页 |
3.1 高管薪酬激励的主要方式 | 第18-20页 |
3.2 高管薪酬激励的强度 | 第20-21页 |
4 国有企业的市场势力与高管的激励方式 | 第21-29页 |
4.1 国企的市场势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 第21-24页 |
4.2 市场势力与国企高管激励方式的选择 | 第24-27页 |
4.2.1 高管薪酬激励强度的模型分析 | 第24-26页 |
4.2.2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 | 第26-27页 |
4.3 市场势力对外部市场激励机制的影响 | 第27-29页 |
4.3.1 对产品市场激励机制的影响 | 第27-28页 |
4.3.2 对经理人市场激励机制的影响 | 第28-29页 |
5 国企内部治理机制与高管激励方式的选择 | 第29-36页 |
5.1 治理机制与内部人控制 | 第29-32页 |
5.1.1 治理机制的内涵 | 第29页 |
5.1.2 国企内部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5.1.3 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引起的内部人控制 | 第32页 |
5.2 内部人控制下强激励的后果——机会主义行为 | 第32-35页 |
5.3 内部人控制下激励方式的选择 | 第35-36页 |
6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强激励的适用性 | 第36-41页 |
6.1 外部市场环境 | 第36-38页 |
6.2 内部治理机制 | 第38-39页 |
6.3 企业的目标约束 | 第39-41页 |
7 结论与对策 | 第41-44页 |
7.1 结论 | 第41-42页 |
7.2 对策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