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1.5.1 创新点第13页
        1.5.2 不足之处第13-14页
2 活动教学法概述第14-17页
    2.1 活动教学法概念分析第14-15页
    2.2 理论基础第15页
    2.3 初中使用活动教学法的必要性第15-17页
3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第17-27页
    3.1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第17-19页
        3.1.1 角色扮演的表现第17页
        3.1.2 课堂自由空间发挥的表现第17页
        3.1.3 师生角色对换的表现第17-18页
        3.1.4 实践作业在生活中的表现第18-19页
        3.1.5 第二课堂的表现第19页
    3.2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川教版为例)第19-27页
        案例一 活动教学法在《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一课中的运用第19-23页
        案例二 活动教学法在《商鞅变法》一课中的运用第23-27页
4 活动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7-32页
    4.1 课前准备不足第27页
    4.2 学生参与度不高第27-28页
    4.3 过于程序化第28页
    4.4 教学任务与课堂学时的矛盾第28页
    4.5 学生自觉性与组织性的欠缺第28-29页
    4.6 学生互动灵活配合的欠缺第29页
    4.7 抄袭现象第29页
    4.8 硬件设施的欠缺第29-30页
    4.9 作业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矛盾第30-32页
5 活动教学法运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第32-39页
    5.1 师生认同是教学的前提第32页
    5.2 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第32-33页
    5.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第33-36页
    5.4 注重历史课代表的作用第36页
    5.5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第36-39页
6 结论第39-41页
    6.1 观点第39页
    6.2 研究发展趋势第39-40页
    6.3 启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卷考试对历史教师的教学启示--以重庆市历史中考为例
下一篇: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岳麓版必修Ⅰ《鸦片战争》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