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课堂观察与课堂观摩 | 第7-10页 |
1.1 课堂观察 | 第7-8页 |
1.2 课堂观摩 | 第8-9页 |
1.3 课堂观摩与课堂观察的关系 | 第9-10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 | 第10-14页 |
第3章 研究过程 | 第14-2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3.2 资料收集过程 | 第14-15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15-20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0-28页 |
4.1 两次观摩结果的共性 | 第20-24页 |
4.1.1 重视教师教学 | 第20-22页 |
4.1.2 能关注课堂文化 | 第22-23页 |
4.1.3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 第23-24页 |
4.2 两次观摩结果的差异 | 第24-27页 |
4.2.1 “课堂性质”方面的差异 | 第24-25页 |
4.2.2 对观摩对象评价的差异 | 第25-27页 |
4.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课堂观摩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第5章 提高观摩能力的相关建议 | 第28-37页 |
5.1 课堂观摩前的学习与准备 | 第28-30页 |
5.1.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树立良好教学意识 | 第28-29页 |
5.1.2 课堂观摩前准备 | 第29-30页 |
5.2 观摩中的观摩方式 | 第30-34页 |
5.2.1 使用教学观摩量表,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相结合 | 第30-32页 |
5.2.2 “全景式”与“聚焦式”课堂观摩相结合 | 第32-33页 |
5.2.3 真实课堂观摩与录像观摩相结合 | 第33页 |
5.2.4 录制课堂,反复观摩 | 第33-34页 |
5.3 课堂观摩后的反馈与交流 | 第34-36页 |
5.3.1 重视课堂观摩后的反馈 | 第34-35页 |
5.3.2 学会正确评价课堂 | 第35页 |
5.3.3 加强与其他观摩者的交流 | 第35-36页 |
5.4 创造更多观摩机会 | 第36-3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