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 论题的来源 | 第9-10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 综合评价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4-15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过程、路线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的过程 | 第15页 |
2. 研究的路线 | 第15-16页 |
3.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二、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 反思 | 第17页 |
2. 教师的反思能力 | 第17-18页 |
(二) 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1. 马哲的实践和认识理论 | 第18页 |
2. 认知建构理论 | 第18页 |
3.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8页 |
(三) 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特点 | 第18-19页 |
1. 实践性 | 第19页 |
2. 研究性 | 第19页 |
3. 沟通性 | 第19页 |
(四) 教师反思能力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五) 教师反思能力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六)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 第21-22页 |
三、桂林市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 第22-3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三) 调查工具设计 | 第22-24页 |
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2-23页 |
2.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23页 |
3. 调查程序 | 第23-24页 |
(四)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4-34页 |
1. 桂林市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总体水平 | 第24-25页 |
2.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前反思能力状况 | 第25-27页 |
3.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反思能力状况 | 第27-28页 |
4.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后反思能力状况 | 第28-30页 |
5. 高中地理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影响 | 第30-33页 |
6. 研究结果结论 | 第33-34页 |
四、提高桂林市高中地理教师反思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 第34-44页 |
(一) 教师反思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 第34-35页 |
(二) 教师反思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 第35-37页 |
1. 教师应反思“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难题 | 第35-37页 |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 第37页 |
(三) 多种渠道加强教师反思,反思方式多样化 | 第37-40页 |
1. 坚持写反思日记 | 第37-38页 |
2. 多与学生沟通听课效果,改进教学方式 | 第38-39页 |
3. 利用网络资源,不同区域教师之间交流反思 | 第39-40页 |
(四) 教师应拓宽自身知识面,提高反思的深度与广度 | 第40-44页 |
五、检验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一)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效果分析 | 第44页 |
(二) 多与学生沟通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六、结语 | 第45-4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45页 |
(三) 不足之处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附录:高中地理教师反思力调查问卷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后记及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