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0-11页 |
1.2.1 国有粮食企业界定 | 第10页 |
1.2.2 人才选聘内涵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理论研究回顾 | 第13-23页 |
2.1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管理模式沿革 | 第13-19页 |
2.1.1 粮食流通体制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2.1.2 国有粮食企业管理模式变化 | 第14-16页 |
2.1.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的影响 | 第16-17页 |
2.1.4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 第17-19页 |
2.2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招聘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国有粮食企业人才招聘理论 | 第20-21页 |
2.3 关于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工作现状 | 第23-34页 |
3.1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 第23-24页 |
3.1.1 经营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差 | 第23页 |
3.1.2 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融资难 | 第23-24页 |
3.1.3“三老”问题未彻底解决 | 第24页 |
3.2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现状 | 第24-29页 |
3.2.1 呈现老龄化态势,人才断层严重 | 第25-26页 |
3.2.2 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不高 | 第26-27页 |
3.2.3 人才结构问题突出,人才层次不高 | 第27-29页 |
3.2.4 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脱岗问题 | 第29页 |
3.3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 | 第29-34页 |
3.3.1 行政化选聘仍然存在,市场化选聘境遇尴尬 | 第29-30页 |
3.3.2 国有粮企日趋衰弱,人才吸引力不足 | 第30-31页 |
3.3.3 招聘制度不科学 | 第31-34页 |
第4章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问题的原因分析——案例对比 | 第34-43页 |
4.1 NA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 | 第34-35页 |
4.2 FZ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 | 第35页 |
4.3 NA市与FZ区两县市人才选聘的对比分析 | 第35-38页 |
4.3.1 企业选聘自主权 | 第35-36页 |
4.3.2 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4.3.3 企业管理者素质 | 第37-38页 |
4.4 人才选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4.4.1 国有粮食企业整合改革成为迈出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的关键一步 | 第38-39页 |
4.4.2 其他原因 | 第39-42页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泉州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选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第43-53页 |
5.1 加快整合改革,提高经济效益 | 第43-44页 |
5.1.1 立足“一县一企”,盘活企业资产 | 第43页 |
5.1.2 借力官桥批发市场,加大产销协作 | 第43-44页 |
5.1.3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保粮增效 | 第44页 |
5.1.4 提高轮换经济效益 | 第44页 |
5.2 做好购销公司的人才规划与岗位分析 | 第44-46页 |
5.1.1 人才规划 | 第44-45页 |
5.1.2 岗位分析 | 第45-46页 |
5.3 加强培训,建设人才储备库 | 第46-47页 |
5.3.1 企业管理者培育 | 第46页 |
5.3.2 优化培训体系 | 第46-47页 |
5.4 通过新媒体,扩大外部人才申请池 | 第47-49页 |
5.4.1 加强企业宣传 | 第47-48页 |
5.4.2 主动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 第48页 |
5.4.3 建立与高校、职校合作关系 | 第48-49页 |
5.4.4 深入挖掘行业内系统内优秀人才 | 第49页 |
5.5 优化人才选聘过程中的流程管理 | 第49-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论文的创新 | 第54页 |
6.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泉州市粮食行业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