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活动教育思想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5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8-25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8-19页
        二、研究的背景第19-23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23-25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5-31页
        一、地理学习第25-26页
        二、地理学习过程第26-28页
        三、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第28页
        四、活动教育的思想第28-31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1-42页
        一、研究现状第31-40页
        二、对研究现状的评述第40-42页
    第四节 研究架构第42-45页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第42页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第42-45页
第二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论构想第45-98页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概述第45-61页
        一、地理学习过程的本质内涵第45-53页
        二、地理学习过程的学科特色第53-57页
        三、地理学习过程的教育价值第57-61页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分析模型的建构及解读第61-82页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析模型建构第61-68页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分析模型的要素解读第68-82页
    第三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机制与环节第82-97页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机制解读第82-89页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环节划分第89-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三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建构第98-124页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初步建构第98-109页
        一、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制定的原则第98-100页
        二、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一级、二级指标第100-107页
        三、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具体描述第107-109页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修订过程第109-123页
        一、专家问卷的设计第109-110页
        二、专家问卷的结果与讨论第110-121页
        三、修正后的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四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现状审视第124-167页
    第一节 走进学生: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现状的调查研究第124-144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第124-126页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126-128页
        三、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第128-141页
        四、调查的结论第141-144页
    第二节 走进课堂:活动互动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现状研究第144-166页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第144-146页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整体概览第146-156页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维度解读第156-166页
    本章小结第166-167页
第五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第167-203页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环境支持分析第168-175页
        一、地理教育的实践形态第168-170页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意蕴第170-172页
        三、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第172-173页
        四、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境第173-175页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第175-181页
        一、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最优发展第175-176页
        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得方式第176-178页
        三、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展第178-179页
        四、实现素质与活动的有效对接第179-181页
    第三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实施策略第181-202页
        一、激发主体活性——问题聚焦,目标导向,主动发展第181-183页
        二、优化活动结构——面向认知,关注学科,有序展开第183-190页
        三、促进深度学习——整合加工,开放空间,迁移运用第190-194页
        四、拓宽互动领域——意识先行,实践引领,评价突破第194-198页
        五、加强教师调控——契合时机,对话交流,积极反馈第198-202页
    本章小结第202-20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203-209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203-207页
        一、研究的主要理论结论第203-205页
        二、研究的主要实践结论第205-207页
    第二节 研究的讨论第207-209页
        一、研究的创新点第207页
        二、研究的问题与不足第207-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218页
附录第218-25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第250-251页
致谢第251-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及对策研究--长山峪中心小学个案研究
下一篇:《爱因斯坦的骰子和薛定谔的猫》(节选)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