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族语言使动范畴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3页 |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概况 | 第7-10页 |
1.1.1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1.2 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2 材料来源和研究难点 | 第10-11页 |
1.2.1 材料来源 | 第10-11页 |
1.2.2 研究难点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什么是使动范畴? | 第13-18页 |
第三章 藏缅语使动范畴的形态 | 第18-48页 |
3.1 形式 | 第18-38页 |
3.1.1 前缀式语言 | 第18-27页 |
3.1.2 古藏语(文) | 第27-31页 |
3.1.3 屈折式语言 | 第31-38页 |
3.2 对应关系 | 第38-46页 |
3.2.1 独龙语与嘉戎语 | 第38-39页 |
3.2.2 独龙语与景颇语 | 第39-40页 |
3.2.3 独龙语与阿侬语 | 第40-41页 |
3.2.4 独龙语与古藏语 | 第41-43页 |
3.2.5 独龙语与(凉山)彝语 | 第43页 |
3.2.6 独龙语与载瓦语 | 第43-45页 |
3.2.7 独龙语与阿昌语 | 第45-46页 |
3.2.8 独龙语与羌语 | 第46页 |
3.3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使动范畴的分析形式 | 第48-58页 |
4.1 后置式分析形式 | 第48-53页 |
4.1.1 形式 | 第48-51页 |
4.1.2 后置式分析形式的关系 | 第51-53页 |
4.2 前置式分析形式 | 第53-56页 |
4.2.1 形式 | 第53-54页 |
4.2.2 发生机制 | 第54-56页 |
4.3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形态和分析形式的关系 | 第58-98页 |
5.1 独龙语 | 第58-63页 |
5.2 嘉戎语 | 第63-65页 |
5.3 古藏语(文) | 第65-69页 |
5.4 凉山彝语 | 第69-74页 |
5.5 哈尼语 | 第74-77页 |
5.6 白语 | 第77-81页 |
5.7 载瓦语 | 第81-86页 |
5.8 景颇语 | 第86-88页 |
5.9 羌语荣红话 | 第88-96页 |
5.10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语言材料 | 第106-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