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24页 |
1.1 食品添加剂与安全 | 第9-10页 |
1.2 色素类别 | 第10-12页 |
1.2.1 天然色素 | 第10页 |
1.2.2 人工合成色素及其色淀 | 第10-12页 |
1.3 色素的前处理及定性分析 | 第12-15页 |
1.3.1 色素的检测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1.3.2 色素提取和纯化方法 | 第13-14页 |
1.3.3 色素的定性分析及筛选 | 第14-15页 |
1.4 色素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1.4.1 分光光度法 | 第15-16页 |
1.4.2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法 | 第16-17页 |
1.4.3 薄层色谱法 | 第17页 |
1.4.4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7-18页 |
1.4.5 极谱法 | 第18页 |
1.4.6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第18页 |
1.5 铝元素的检测 | 第18-21页 |
1.5.1 铝的安全性分析 | 第18-19页 |
1.5.2 铝元素检测前处理 | 第19-20页 |
1.5.3 铝元素的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1.6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 | 第21-22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2.2.1 标品的配置与样品前处理 | 第26页 |
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检测色素 | 第26-28页 |
2.2.3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 | 第28-29页 |
2.2.4 铝元素的检测 | 第29-30页 |
2.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色素及色淀结构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8页 |
3.1 九种色素标品的检测 | 第31-33页 |
3.2 柠檬黄铝色淀标品检测 | 第33-38页 |
3.2.1 柠檬黄铝色淀的溶解性实验 | 第33-35页 |
3.2.2 溶液pH值对铝色淀检测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柠檬黄铝色淀中色素含量的检测 | 第36-38页 |
3.3 样品的检测 | 第38-43页 |
3.3.1 样品前处理的优化 | 第38-39页 |
3.3.2 样品回收率的测定 | 第39-40页 |
3.3.3 方法精密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3.3.4 样品的测定 | 第41-43页 |
3.4 铝元素的检测 | 第43-46页 |
3.4.1 吸收波长的优化 | 第43页 |
3.4.2 抗坏血酸使用量的优化 | 第43-44页 |
3.4.3 乳化剂的优化 | 第44-45页 |
3.4.4 显色剂的优化 | 第45-46页 |
3.4.5 铝元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6页 |
3.5 色素及色淀结构的测定 | 第46-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5 展望 | 第49-5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8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