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部分 《论音乐》研究导论 | 第11-87页 |
| 第1章 研究意义 | 第11-18页 |
| ·为何选择研究西方乐论:从中西音乐的相遇说起 | 第11-14页 |
| ·为何选择古希腊乐论 | 第14-18页 |
| 第2章 研究领域综述 | 第18-34页 |
| ·“古希腊乐论”的今古之辩 | 第18-23页 |
|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传统和主要著作 | 第23-30页 |
| ·《论音乐》在古希腊乐论中的位置及其核心问题 | 第30-34页 |
| 第3章 《论音乐》版本和研究文献综述 | 第34-51页 |
| ·古抄本及流传情况 | 第34-42页 |
| ·近现代译本和注疏本 | 第42-46页 |
| ·拉丁语译本及注疏本 | 第42-43页 |
| ·法语注疏本 | 第43-45页 |
| ·英语译本和注疏本 | 第45-46页 |
| ·德语注疏本 | 第46页 |
| ·本研究所参考文本 | 第46-48页 |
| ·现代研究状况 | 第48-51页 |
| 第4章 《论音乐》文本概述 | 第51-65页 |
| ·普鲁塔克其人 | 第51-53页 |
| ·《论音乐》写作背景及论题简述 | 第53-56页 |
| ·《论音乐》章节及要义 | 第56-65页 |
| 第5章 古希腊音乐和乐理初探 | 第65-87页 |
| ·古希腊音乐的主要种类与形式 | 第65-73页 |
| ·古希腊音乐中的主要乐器 | 第73-76页 |
| ·古希腊乐理浅析 | 第76-87页 |
| 第二部分 《论音乐》文本研究 | 第87-179页 |
| 第6章 开场 | 第87-96页 |
| ·无名学生的陈述(1131B-C) | 第87-90页 |
| ·关于普鲁塔克和福西昂将军(1131B) | 第87-89页 |
| ·幸福、理性探究和教育(1131C) | 第89-90页 |
| ·主持人奥涅昔克拉忒的开场词(1131D-F) | 第90-96页 |
| ·闲暇与哲学(1131D) | 第90-92页 |
| ·音乐科学的性质和范围(1131E) | 第92-96页 |
| 第7章 演奏家吕西阿斯的讲辞 | 第96-128页 |
| ·古代音乐的起源和早期历史(1131F-1133D) | 第96-108页 |
| ·两种音乐史观(1131F) | 第96-97页 |
| ·第一代音乐家(1132A-1132B) | 第97-100页 |
| ·音乐家“列表”及其吕西阿斯表述的含混(1132C-1132E) | 第100-105页 |
| ·对吕西阿斯引述“错误”的理解(1132F-1133B) | 第105-107页 |
| ·早期音乐历史的小结(1133C-1133D) | 第107-108页 |
| ·音乐发展独立与变化的时代(1133E-1135D) | 第108-128页 |
| ·对奥林波斯谱系的考证(1133E-1133F) | 第108-110页 |
| ·对律歌样式的考证(1134A-1134B) | 第110-113页 |
| ·对音乐组织的考证(1134C-1134D) | 第113-116页 |
| ·对波利涅斯特斯等人的考证(1134E-1134F) | 第116-117页 |
| ·对四分音变换的考证(1135A-1135B) | 第117-120页 |
| ·对节奏和“创新”问题的考证(1135C-1135D) | 第120-124页 |
| ·作为“发明与创造”的音乐史 | 第124-128页 |
| 第8章 教育家索忒里库斯的讲辞 | 第128-179页 |
| ·音乐的发明者和本质(1135E-1136E) | 第128-139页 |
| ·如何从历史中把握音乐的本质(1135E-1136B) | 第128-131页 |
| ·音乐品质的古今之别(1136C-1136E) | 第131-136页 |
| ·《王制》的音乐观(1136F-1137A) | 第136-139页 |
| ·古代音乐的品质和古人的音乐智慧(1137B-1138C) | 第139-150页 |
| ·古代音乐的品质和创作标准(1137B) | 第139-141页 |
| ·古代的“和谐”观念(1137C-1137D) | 第141-143页 |
| ·“进步”和“发展”观念的局限(1137E) | 第143-145页 |
| ·现代观念对古代风格的误解(1137F) | 第145-147页 |
| ·古代与现代的“知”与“无知”(1138A-1138C) | 第147-150页 |
| ·古代的“和谐学”研究(1138D-1140F) | 第150-167页 |
| ·《蒂迈欧》中的宇宙与“和谐”(1138D-1139B) | 第150-159页 |
| ·和谐的本质与万物的秩序(1139C-1140A) | 第159-161页 |
| ·感应和谐的神圣本质(1140B) | 第161-162页 |
| ·音乐教育:塑造和谐的灵魂(1140C-1140F) | 第162-167页 |
| ·音乐的创造、颠覆和败坏(1141A-1142A) | 第167-171页 |
| ·音乐的评判标准和教育方案(1142B-1147A) | 第171-179页 |
| ·音乐教育:效仿古代、通悉调式、学习哲学(1142B-1142F) | 第171-173页 |
| ·不能以和声学(技术)作为评判标准(1143A-1143E) | 第173-174页 |
| ·从整全的认识中推出最善(1143F-1144C) | 第174-176页 |
| ·最高的音乐教育通向和谐与美德(1144D-1146D) | 第176-178页 |
| ·主持人的结语:音乐的和谐与整全(1146E-1147A) | 第178-179页 |
| 结语 | 第179-183页 |
| 附录 《论音乐》译注 | 第18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3-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