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传统视频教学资源的不足 | 第12页 |
·微课的优势特征 | 第12-13页 |
·各地兴起微课资源建设热潮 | 第13-15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微课 | 第18-19页 |
·教学视频案例 | 第19页 |
·微视频 | 第19页 |
·微型课程 | 第19-20页 |
·视频教学资源的演变历程 | 第20-22页 |
·教育影视资源 | 第20-21页 |
·网络视频课程资源 | 第21-22页 |
·微课资源 | 第22页 |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个性化学习理论 | 第27页 |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开发的调查与分析 | 第28-56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28-30页 |
·问卷实施 | 第30-31页 |
·问卷调查时间 | 第30页 |
·问卷调查对象 | 第30页 |
·问卷调查方式 | 第30-31页 |
·问卷回收情况分析 | 第31页 |
·调查对象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 第31-37页 |
·教师性别 | 第32页 |
·教师学科分布 | 第32-33页 |
·教师教龄 | 第33-34页 |
·教师任教学段 | 第34-35页 |
·教师职称 | 第35页 |
·教师所在学校类型 | 第35-36页 |
·教师学校所在区域 | 第36-37页 |
·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7-44页 |
·教师对微课的基本认识分析 | 第37-38页 |
·教师参与微课开发情况分析 | 第38-41页 |
·教师学习制作微课的方式方法分析 | 第41-43页 |
·教师对国内微课资源现状的认识分析 | 第43-44页 |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分析 | 第44-48页 |
·微课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44-45页 |
·微课选题的主要依据 | 第45-46页 |
·微课资源类型 | 第46页 |
·微课核心构成要素 | 第46-47页 |
·微课视频时长 | 第47-48页 |
·教师开发微课的过程分析 | 第48-50页 |
·教师开发微课的方式与工具选择 | 第48-49页 |
·教师参与微课视频后期编辑的过程分析 | 第49-50页 |
·教师在微课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分析 | 第50-56页 |
·教师对自己设计开发的微课的满意度分析 | 第50-52页 |
·微课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2-53页 |
·微课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分析 | 第53-54页 |
·微课开发环节重要性分析 | 第54-56页 |
第4章 典型微课资源平台的对比分析 | 第56-72页 |
·研究样本 | 第56-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内容分析类目确立 | 第60-62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2-70页 |
·教育性类目分析 | 第62-65页 |
·技术性类目分析 | 第65-68页 |
·交互性类目分析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策略 | 第72-80页 |
·开发流程规范性策略 | 第72-74页 |
·资源完整策略 | 第74-75页 |
·由“单一”到“专题”的发展策略 | 第75-76页 |
·以“用、研”促“建”的策略 | 第76-77页 |
·微课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 | 第77-78页 |
·开放性策略 | 第78-79页 |
·切片化处理策略 | 第79页 |
·评审标准的引导策略 | 第79-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80页 |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80-81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98页 |
附录Ⅰ 问卷设计环节专家及中小学一线教师调查意见反馈表 | 第84-88页 |
附录Ⅱ 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调查指标体系表 | 第88-89页 |
附录Ⅲ 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调查问卷 | 第89-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