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微博的课外协作学习绩效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微博的兴起第10页
     ·互联网技术及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第10-11页
     ·基于网络的课外协作学习的重要性第11-12页
   ·相关概念说明第12-14页
     ·微博第12页
     ·课外协作学习第12-13页
     ·绩效第13-14页
   ·理论基础第14-16页
     ·混合学习理论第14-15页
     ·绩效技术理论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访谈法第16页
     ·问卷调查法第16页
     ·实验研究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20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6页
   ·微博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微博在国外教育应用中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微博在国内教育应用中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协作学习绩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22-2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22-2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23-26页
第3章 实验设计第26-32页
   ·实验目的第26页
   ·实验进程安排第26页
   ·实验平台第26-30页
     ·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课外协作学习的优势分析第26-27页
     ·新浪微博第27-30页
   ·实验对象第30页
   ·实验变量第30-31页
   ·实验假设第31-32页
第4章 基于绩效技术的课外协作学习实验过程模型设计第32-42页
   ·绩效技术应用于课外协作学习的重要性第32-33页
     ·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解决课外协作学习中的绩效问题第32页
     ·以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导向,进而执果索因第32-33页
     ·问题解决与教育评价并进,提高课外协作学习绩效第33页
   ·绩效技术相关模型研究第33-37页
     ·Gilbert绩效模型第33-34页
     ·ADDIE绩效模型第34页
     ·ISPI的HPT绩效技术模型第34-36页
     ·Kirkpatrick评估模型第36-37页
   ·绩效技术导向的课外协作学习模型设计第37-42页
     ·课外协作学习绩效分析第38-39页
     ·原因分析第39-40页
     ·干预措施的选择和干预措施的实施第40-41页
     ·评价与反馈第41-42页
第5章 基于Kirkpatrick模型的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42-60页
   ·构建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第42-43页
     ·有利于提高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的客观性第42页
     ·有利于提高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的全面性第42页
     ·有利于提高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的科学性第42-43页
     ·对于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第43页
   ·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43-44页
     ·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第43页
     ·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第43页
     ·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第43-44页
   ·课外协作学习评价指标设计第44-60页
     ·文献分析法拟定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价指标第44-47页
     ·基于Kirkpatrick评估模型拟定课外协作学习绩效评估指标第47-50页
     ·通过访谈法修改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第50-51页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第51-60页
第6章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60-68页
   ·实验过程第60-61页
   ·问卷设计与发放第61页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61-62页
   ·数据分析第62-68页
     ·一级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第62-64页
     ·二级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第64-66页
     ·三级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第66-68页
第7章 实验结论、创新点和研究不足第68-72页
   ·实验结论第68-69页
   ·创新点第69-70页
   ·研究不足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