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问题的来源和重要性 | 第12-13页 |
第二节: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第三节:研究范围及语料说明 | 第13页 |
第四节: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五节: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1. 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 | 第15-16页 |
2.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翻译理论 | 第16-17页 |
第六节:预期成果 | 第17页 |
第七节:研究的局限 | 第17-18页 |
第二章:关于包公的古代文学作品在泰国的传播 | 第18-28页 |
第三章:《包公案》文本分析 | 第28-32页 |
第四章:译作(?)文本分析 | 第32-37页 |
第五章:(?)与《包公案》的翻译策略与译者操纵的对比分析 | 第37-64页 |
第一节:译者的翻译策略 | 第37-49页 |
1. 归化策略 | 第38-45页 |
2. 异化策略 | 第45-49页 |
第二节:译者本人对译作的操纵及其原因 | 第49-62页 |
1. 删除原文 | 第49-50页 |
2. 增补译文 | 第50-57页 |
3. 译者对故事和角色的分析评论 | 第57-62页 |
第三节:译文的价值 | 第62-64页 |
第六章:结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