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教育均等化分析--以湖北省松滋市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1.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 ·基本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世界组织与国外政府持续关注与研究教育均等化 | 第17-18页 |
| ·学术研究地域具有城市偏向、农村研究复兴 | 第18页 |
| ·教育均等化方法研究 | 第18-19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引进介绍与本土创新相结合 | 第19-20页 |
| ·中小学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 | 第20-21页 |
|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8页 |
| ·自然条件 | 第22-23页 |
| ·人文条件 | 第23-28页 |
| ·人口情况 | 第23-26页 |
| ·松滋市经济发展情况 | 第26-28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 ·数据库建立 | 第28-29页 |
|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 ·数据库建立 | 第28-29页 |
| ·模型构建原理及其分析 | 第29-34页 |
| ·比例模型 | 第29-30页 |
| ·最近距离模型 | 第30页 |
| ·累积机会模型 | 第30页 |
| ·引力模型 | 第30-31页 |
| ·空间自相关模型 | 第31-34页 |
| 5. 结果分析 | 第34-52页 |
| ·教育均等化指标分析 | 第34-47页 |
| ·每千人拥有教师数以及师生比 | 第34-36页 |
| ·学校教育用地 | 第36-37页 |
| ·最近入学距离 | 第37-41页 |
| ·学校空间覆盖水平 | 第41-43页 |
| ·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3-47页 |
| ·教育资源空间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 ·中小学校师资配备空间差异明显 | 第47-48页 |
| ·中小学校教育条件不均 | 第48页 |
| ·中小学空间覆盖不合理 | 第48-49页 |
| ·学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不均 | 第49页 |
| ·对义教阶段均等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 ·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配备平衡 | 第49-50页 |
| ·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加大财政倾斜 | 第50页 |
| ·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优化中小学布局 | 第50-51页 |
| ·完善管理体制,推动全面发展 | 第51-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基本结论 | 第52-53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