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材练习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依据及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 (一) 研究依据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 三、关于“中级”的界定 | 第13-15页 |
| (一) 各类大纲及标准对于“中级”的界定 | 第13-14页 |
| (二) 不同学者对“中级”的界定 | 第14-15页 |
| (三) 各种教材对“中级”的界定 | 第15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五、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一) 听力教材 | 第16-17页 |
| (二) 练习设计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中级听力教材编写目的与原则考察分析 | 第18-29页 |
| 一、中级听力教材编写目的与原则 | 第18-20页 |
| (一) 中级听力教材编写目的 | 第18-19页 |
| (二) 中级听力教材编写原则 | 第19-20页 |
| 二、四部教材的编写目的、原则解析 | 第20-26页 |
| (一) 《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听力》 | 第20-22页 |
| (二) 《听说教程》 | 第22-24页 |
| (三) 《新中级汉语听力》 | 第24-25页 |
| (四) 《汉语听力速成·中级篇》 | 第25-26页 |
| 三、总结与建议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中级听力教材练习编排体例分析 | 第29-43页 |
| 一、练习的宏观设计 | 第29-32页 |
| (一) 教材体例 | 第29-30页 |
| (二) 练习体系 | 第30-32页 |
| 二、练习的微观设计 | 第32-41页 |
| (一) 教学成分练习编排设计 | 第32-36页 |
| (二) 练习题型的编排顺序 | 第36-39页 |
| (三) 练习形式设置的定式和变式 | 第39-41页 |
| 三、小结与建议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中级听力教材练习的考察分析 | 第43-66页 |
| 一、四部教材题量对比研究 | 第43-48页 |
| (一) 练习总题量 | 第43-45页 |
| (二) 每课或单元题量 | 第45-47页 |
| (三) 每课(单元)题量平均量统计 | 第47页 |
| (四) 小结与建议 | 第47-48页 |
| 二、练习的题型统计研究 | 第48-57页 |
| (一) 四部教材练习题型统计 | 第48-52页 |
| (二) 练习题型具体分析 | 第52-57页 |
| 三、练习类型 | 第57-59页 |
| (一) 关于练习的分类 | 第57-58页 |
| (二) 四部教材练习类型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 四、练习设计的难易度 | 第59-64页 |
| (一) 练习形式难易度区分 | 第60-61页 |
| (二) 四部教材难易比较 | 第61-64页 |
| 五、小结与建议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中级听力教材听力微技能练习设计考察分析 | 第66-73页 |
| 一、听力微技能 | 第66-67页 |
| 二、四部教材听力微技能训练情况分析 | 第67-71页 |
| (一) 辨别分析能力 | 第67-68页 |
| (二) 记忆储存能力 | 第68页 |
| (三) 快速反应能力 | 第68-69页 |
| (四) 边听边记能力 | 第69页 |
| (五) 听后模仿能力 | 第69-70页 |
| (六) 检索监听能力 | 第70页 |
| (七) 概括总结能力 | 第70-71页 |
| 三、小结与建议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中级听力教材练习编排设计建议 | 第73-75页 |
| 结语 | 第75-76页 |
| 注释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