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北方方言(华北官话)论文

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4-19页
  一、研究意义第14-18页
  二、研究目的第18-19页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第19-23页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9-21页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1-23页
 第三节 研究引证文献材料综述第23-31页
  一、研究文献材料综述第23-29页
  二、引书体例第29-30页
  三、部分符号说明第30-31页
第二章 汉语词缀与近代汉语词缀研究的现状第31-50页
 第一节 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分类第31-42页
  一、汉语词缀的性质和特点第31-37页
  二、汉语词缀的分类第37-42页
 第二节 近代汉语词缀研究的现状第42-50页
  一、古代传统语文学家对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第42-46页
  二、近代汉语词缀研究现状概述第46-50页
第三章 明清山东方言的词缀(上)第50-108页
 第一节 阿、兀第51-64页
  一、明清山东方言前缀“阿”的用法第51-54页
  二、前缀“阿”的形成和发展第54-58页
  三、从明清山东方言看“阿”缀在北方方言的萎缩第58-62页
  四、兀第62-64页
 第二节 老第64-85页
  一、明清山东方言前缀“老”的用法第64-74页
  二、从明清山东方言看“老”缀的发展第74-78页
  三、明清山东方言“老”缀称谓词的多义性第78-85页
 第三节 大、二、第、初第85-100页
  一、大第85-89页
  二、二第89-91页
  三、第第91-98页
  四、初第98-100页
 第四节 打、巴第100-108页
  一、打第100-106页
  二、巴第106-108页
第四章 明清山东方言的词缀(中)第108-204页
 第一节 子第108-128页
  一、明清山东方言后缀“子”的用法第108-123页
  二、从明清山东方言看“子”缀的发展第123-128页
 第二节 儿第128-148页
  一、明清山东方言后缀“儿”的用法第128-143页
  二、从明清山东方言看“儿”缀的发展第143-148页
 第三节 头第148-160页
  一、明清山东方言后缀“头”的用法第148-158页
  二、秃第158-159页
  三、“头”缀与“儿”缀、“子”缀第159-160页
 第四节 家、手第160-176页
  一、家第160-172页
  二、手第172-176页
 第五节 们、么第176-204页
  一、们第176-186页
  二、么第186-204页
第五章 明清山东方言的词缀(下)第204-296页
 第一节 厮、汉、巴、的、精、鬼、当第204-229页
  一、厮第204-207页
  二、汉第207-209页
  三、巴第209-214页
  四、的第214-223页
  五、精、鬼第223-225页
  六、当第225-229页
 第二节 打、拉、刮、登、法、待、变、查第229-250页
  一、打第229-233页
  二、拉第233-237页
  三、刮第237-240页
  四、登第240-242页
  五、法第242-243页
  六、待第243-245页
  七、变第245-247页
  八、查第247-250页
 第三节 磨、弄、腾、索、歪、划、化、送、见第250-258页
  一、磨第250-252页
  二、弄第252-253页
  三、滕第253-254页
  四、索第254-255页
  五、歪第255-256页
  六、划第256页
  七、化第256-257页
  八、送第257-258页
  九、见第258页
 第四节 自、生、个第258-282页
  一、自第259-269页
  二、生第269-275页
  三、个第275-282页
 第五节 可、省、在、快、巧、办、帮、挣第282-296页
  一、可第282-285页
  二、省第285页
  三、在第285-287页
  四、快第287-289页
  五、巧第289-290页
  六、办第290-291页
  七、帮第291-292页
  八、挣第292-296页
结语第296-306页
附表第306-312页
 一: 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主要征引文献一览表第306-310页
 二: 明清山东方言主要词缀表第310-312页
主要引用文献第312-315页
参考文献第315-324页
 专著第315-318页
 论文第318-324页
致谢第324-32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326页

论文共3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冀中地区大杯蕈栽培技术研究
下一篇:鲍鱼侧耳发酵研究及其液体菌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