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 ·选题的原因 | 第7-8页 |
| ·对副词“才”和“就”的义项考察 | 第8-9页 |
| ·对副词“才”的义项考察 | 第8-9页 |
| ·对副词“就”的义项考察 | 第9页 |
| ·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的本体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 第9-13页 |
| ·对副词“才”和“就”表示时间的研究 | 第9-10页 |
| ·对副词“才”和“就”表示数量的研究 | 第10-12页 |
| ·对副词“才”和“就”表示语气的研究 | 第12-13页 |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对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本文所涉及副词“才”和“就”的义项说明 | 第14-18页 |
| 第二章“才”和“就”掌握情况的考察与分析 | 第18-46页 |
| ·考察与分析副词“才”和“就”的语料来源 | 第18-20页 |
| ·测试的方法和内容 | 第18-19页 |
| ·测试问卷和造句的结果统计 | 第19-20页 |
| ·副词“才”的分析 | 第20-33页 |
| ·学生掌握“才a1”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20-25页 |
| ·在“才a1”的句子末尾加“了” | 第21-23页 |
| ·把“才a1”错误地等同于“刚才”造句 | 第23-25页 |
| ·学生掌握“才a2”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25-26页 |
| ·学生掌握“才b”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26-31页 |
| ·学生掌握“才b1”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26-28页 |
| ·学生掌握“才b2”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28-31页 |
| ·学生掌握“才c”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31-33页 |
| ·副词“就”的分析 | 第33-46页 |
| ·学生掌握“就a1”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33-36页 |
| ·用“就a1”造句,在句子末尾加“了” | 第34-36页 |
| ·学生掌握“就a2”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36-37页 |
| ·学生掌握“就b”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37-41页 |
| ·学生掌握“就b1”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37-38页 |
| ·学生掌握“就b2”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38-41页 |
| ·学生掌握“就c”的情况统计和分析 | 第41-46页 |
| ·“就c”后遗漏了“是”和其他错误的句子 | 第42-46页 |
| 第三章 教学建议 | 第46-52页 |
| ·副词“才”和“就”的教学 | 第46-52页 |
| ·“才a”和“就a”的教学 | 第47-48页 |
| ·“才a1”和“就a1”的教学 | 第47页 |
| ·“才a2”和“就a2”的教学 | 第47-48页 |
| ·“才b”与“就b”的教学 | 第48-50页 |
| ·“才b1”与“才b2”的教学 | 第48-49页 |
| ·“就b1”与“就b2”的教学 | 第49-50页 |
| ·“才c”和“就c”的教学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52-54页 |
| 附录(一) | 第54-60页 |
| 附录(二)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