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结构汉英机器翻译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4页 |
| ·机器翻译及其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30页 |
| ·机器翻译发展概况 | 第15-23页 |
| ·汉语机器翻译发展及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 ·汉语机器翻译的主要存在问题 | 第25-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汉语动宾结构的研究 | 第30-37页 |
| ·汉语动宾结构研究现状 | 第30-35页 |
| ·汉语动宾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页 |
| ·本文的任务、目的和意义 | 第37-39页 |
| ·本文的任务 | 第37-38页 |
|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 ·本文采用的理论、方法、材料 | 第39-44页 |
| ·理论框架 | 第39-41页 |
| ·方法 | 第41-42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二章 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 | 第44-56页 |
| ·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的区别 | 第44-49页 |
| ·从普遍语法区分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 | 第44-45页 |
| ·从构式语法区分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 | 第45-46页 |
| ·从语言习得区分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 | 第46-49页 |
| ·区分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的必要性 | 第49-52页 |
| ·语言研究 | 第49-50页 |
| ·语言教学 | 第50-51页 |
| ·辞书编纂 | 第51页 |
| ·信息处理 | 第51-52页 |
| ·边缘语法的主要类型 | 第52-55页 |
| ·由特殊词语构成的边缘语法 | 第53页 |
| ·由粘合式结构形式构成的边缘语法 | 第53页 |
| ·由特殊转换规则构成的边缘语法 | 第53-55页 |
| ·总结 | 第55-56页 |
| 第三章 一般动宾结构和特殊动宾结构 | 第56-68页 |
| ·一般动宾结构和特殊动宾结构的区分 | 第56-61页 |
| ·动宾结构的可类推性 | 第57-59页 |
| ·动宾结构的可对译性 | 第59页 |
| ·动宾结构的可扩展性和变换句式能力 | 第59-60页 |
| ·动宾结构的语义可组合性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页 |
| ·一般动宾结构的类型 | 第61-63页 |
| ·特殊动宾结构的类型 | 第63-66页 |
| ·从汉英翻译角度引发出的特殊动宾结构 | 第66-67页 |
| ·总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动宾结构的机器翻译实验 | 第68-110页 |
| ·全文翻译实验 | 第68-72页 |
| ·语料收集 | 第68页 |
| ·工具 | 第68-72页 |
| ·动宾结构翻译实验 | 第72-76页 |
| ·语料收集 | 第72-73页 |
| ·工具 | 第73-76页 |
| ·测试过程 | 第76-80页 |
| ·全文翻译测试过程 | 第76页 |
| ·动宾结构翻译测试过程 | 第76-77页 |
| ·翻译结果评估 | 第77-80页 |
| ·实验结果 | 第80-106页 |
| ·动宾结构翻译准确概括比较 | 第81-82页 |
| ·语义组合问题 | 第82-92页 |
| ·句法规则问题 | 第92-102页 |
| ·其它问题 | 第102-106页 |
| ·测试结果观察 | 第106-110页 |
| ·动宾结构重新分类之必要性 | 第106-107页 |
| ·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语言数据库之迫切性 | 第107-110页 |
| 第五章 一般动宾结构翻译的处理 | 第110-163页 |
| ·确定动词和名词的语义 | 第111-116页 |
| ·语义确定方法 | 第112-116页 |
| ·汉英双语对等 | 第116页 |
| ·重新确立名词宾语的类别 | 第116-151页 |
| ·V+O(受事) | 第117-119页 |
| ·V+O(结果) | 第119-123页 |
| ·V+O(对象) | 第123-125页 |
| ·V+O(等同) | 第125-128页 |
| ·V+O(目的) | 第128-130页 |
| ·V+O(致使) | 第130-132页 |
| ·V+O(施事) | 第132-135页 |
| ·V+O(方式) | 第135-138页 |
| ·V+O(原因) | 第138-140页 |
| ·V+O(时间) | 第140-142页 |
| ·V+O(处所) | 第142-146页 |
| ·V+O(工具) | 第146-151页 |
| ·综合检测结果 | 第151页 |
| ·建立汉英动词义类词典 | 第151-155页 |
| ·建立汉英名词义类词典 | 第155-161页 |
| ·建立一般动宾结构的翻译规则 | 第161-163页 |
| 第六章 特殊动宾结构翻译的处理 | 第163-186页 |
| ·惯用语的处理方法 | 第163-175页 |
| ·惯用语 | 第163-164页 |
| ·动宾结构下的惯用语 | 第164-165页 |
| ·认知语言学与惯用语的关系 | 第165-168页 |
| ·概念整合与惯用语的关系 | 第168-173页 |
| ·动宾式惯用语汉英翻译策略 | 第173页 |
| ·建立汉英双语动宾式惯用语词典 | 第173-174页 |
| ·小结 | 第174-175页 |
| ·动宾式离合词的处理方法 | 第175-182页 |
| ·动宾式离合词 | 第175-176页 |
| ·建立汉英动宾式离合词典 | 第176-182页 |
| ·流行语的处理办法 | 第182-184页 |
| ·两岸三地的流行语 | 第182-183页 |
| ·流行语的机器翻译处理方法 | 第183页 |
| ·小结 | 第183-184页 |
| ·习惯搭配处理方法 | 第184页 |
| ·短语对应单个动词处理方法 | 第184-185页 |
| ·总结 | 第185-186页 |
| 第七章 汉英混合机器翻译系统模拟测试 | 第186-203页 |
| ·模拟混合机器翻译系统运作 | 第186-187页 |
| ·汉英动宾结构模拟机器翻译过程 | 第187-193页 |
| ·核心语法 | 第187-189页 |
| ·次核心语法/次邊缘捂法 | 第189-191页 |
| ·边缘语法 | 第191-192页 |
| ·模拟汉英动宾结构翻译流程 | 第192-193页 |
| ·模拟汉英动宾结构机器翻译测试及结果 | 第193-203页 |
| ·语料选取及句子/词类剖析 | 第193-194页 |
| ·模拟测试结果 | 第194-201页 |
| ·模拟汉英混合机器翻译系统测试不足之处 | 第201-203页 |
| 第八章 结语 | 第203-206页 |
| 致谢 | 第206-2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7-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