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 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主要着眼于基于国外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第10-11页 |
·将核心能力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4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5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及基本状况 | 第16-28页 |
1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特点 | 第16-19页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特点 | 第16-18页 |
·文科专业布点数量迅速增加 | 第16页 |
·文科专业学科门类不断拓展 | 第16-17页 |
·专业招生比例持续上升 | 第17-18页 |
·当今农业院校文科专业面临的竞争 | 第18-19页 |
2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发展状况 | 第19-28页 |
·文科专业数量大幅上升,但结构布局不均匀 | 第19-21页 |
·非农专业学生比例持续上升,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 第21-22页 |
·教师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 第22-24页 |
·资金投入极其有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 | 第28-39页 |
1 专业核心能力的确认 | 第28-29页 |
·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特点 | 第28页 |
·专业核心能力的确认 | 第28-29页 |
2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 第29-36页 |
·农业院校的特色 | 第29-32页 |
·通过学科特色提升学校特色 | 第29-30页 |
·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 | 第30-31页 |
·拓展了文科专业的范围,但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 第31-32页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独有的资源 | 第32-34页 |
·文科在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作用 | 第32-33页 |
·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多元化 | 第33-34页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组织和管理体制 | 第34-36页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管理体制 | 第35-36页 |
3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的构成 | 第36-39页 |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36-37页 |
·人才资源 | 第36-37页 |
·运行机制 | 第37页 |
·教学环境 | 第37页 |
·农业院校与非农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构成上的差异 | 第37-39页 |
·人才资源差异大 | 第37-38页 |
·认知程度差异大 | 第38页 |
·教学硬件的完善程度差异大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9-45页 |
1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培育的基本举措 | 第39页 |
·努力提高文科专业的师资水平 | 第39页 |
·完善文科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39页 |
·打造特色精品文科专业,实施品牌战略 | 第39页 |
2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培育取得的实效 | 第39-40页 |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 第39-40页 |
·管理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 第40页 |
·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 第40页 |
3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培育的现实问题分析 | 第40-45页 |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 | 第40-41页 |
·高层师资队伍匮乏,结构安排不合理 | 第41-42页 |
·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 第42-43页 |
·文科专业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够灵活 | 第43页 |
·"精品"不精,品牌华而不实 | 第43页 |
·高校一味追求高学历,门槛太高 | 第43-44页 |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 | 第44页 |
·认识偏差,学科发展定位不明晰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对策 | 第45-55页 |
1 农业院校文科专业战略规划 | 第45-47页 |
·认识文科专业核心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 | 第45-46页 |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46-47页 |
2 人才梯队组建机制 | 第47-50页 |
·克服学术骨干老龄化问题 | 第47-48页 |
·培养一批优秀的文科专业带头人 | 第48页 |
·建全人才保障体系 | 第48-50页 |
3 大胆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50-53页 |
·创新对于核心能力培育的意义 | 第50-51页 |
·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 | 第51-52页 |
·国际合作 | 第52-53页 |
4 促进专业交叉, 实现特色创新 | 第53-54页 |
5 把握生命周期,注重与时俱进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附录 我国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名单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