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桦褐孔菌代谢合成白桦脂酸的调控及其白桦脂酸生物活性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1.1 概况第15-16页
        1.1.2 化学成分第16页
        1.1.3 桦褐孔菌的生物学活性研究第16-19页
    1.2 三萜化合物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1 三萜化合物的种类第19页
        1.2.2 三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第19-20页
        1.2.3 三萜化合物的提取第20-21页
    1.3 白桦脂酸的研究进展第21-27页
        1.3.1 白桦脂酸简介第21-22页
        1.3.2 白桦脂酸的主要生产方式第22-23页
        1.3.3 白桦脂酸的合成途径第23-24页
        1.3.4 白桦脂酸的抗癌机理研究第24-2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7-29页
第2章 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酸鉴定、油酸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代谢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29-43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9-30页
        2.1.1 菌株第29页
        2.1.2 试剂材料第29页
        2.1.3 仪器第29-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32页
        2.2.1 培养基的制备第30页
        2.2.2 菌种的活化与保藏第30页
        2.2.3 接种和发酵第30页
        2.2.4 油酸和激发子的制备第30-31页
        2.2.5 桦褐孔菌菌体和发酵液的分离和提取第31页
        2.2.6 白桦脂酸含量的测定: 反相液相色谱法RP-HPLC第31页
        2.2.7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鉴定第31-32页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41页
        2.3.1 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酸的鉴定第32-34页
        2.3.2 油酸和真菌激发子的最佳加入浓度的确定第34-36页
        2.3.3 油酸和激发子的添加时间对桦褐孔菌发酵的影响第36-37页
        2.3.4 发酵时间对桦褐孔菌发酵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37-39页
        2.3.5 不同的诱导物对桦褐孔菌中合成白桦脂酸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39-40页
        2.3.6 讨论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茉莉酸甲酯对桦褐孔菌代谢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43-55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3-44页
        3.1.1 菌株第43页
        3.1.2 试剂材料第43页
        3.1.3 仪器第43-44页
    3.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3.2.1 培养基的制备第44页
        3.2.2 菌种的活化与保藏第44页
        3.2.3 接种和发酵第44页
        3.2.4 茉莉酸甲酯的加入第44-45页
        3.2.5 桦褐孔菌菌体与发酵液的分离第45页
        3.2.6 三萜的提取与测定第45页
        3.2.7 白桦脂酸的提取与测定第45-46页
        3.2.8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6-54页
        3.3.1 茉莉酸甲酯的浓度对桦褐孔菌发酵的影响第46-49页
        3.3.2 茉莉酸甲酯的添加时间对桦褐孔菌发酵的影响第49-51页
        3.3.3 发酵时间对桦褐孔菌发酵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51-53页
        3.3.4 茉莉酸甲酯对桦褐孔菌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对桦褐孔菌代谢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55-63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55-56页
        4.1.1 菌种第55-56页
        4.1.2 试剂第56页
        4.1.3 仪器第56页
    4.2 方法第56-58页
        4.2.1 培养基的制备第56页
        4.2.2 菌种的活化与保藏第56-57页
        4.2.3 接种和发酵第57页
        4.2.4 法尼醇的加入第57页
        4.2.5 三萜的测定第57-58页
        4.2.6 白桦脂酸含量的测定第5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4.3.1 法尼醇对桦褐孔菌菌体生物量的影响第58-59页
        4.3.2 法尼醇对胞内三萜的影响第59页
        4.3.3 法尼醇对胞外三萜的影响第59-60页
        4.3.4 法尼醇对胞内白桦脂酸的影响第60-61页
        4.3.5 法尼醇对胞外白桦脂酸的影响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基于酿酒酵母ZJUQH311添加对桦褐孔菌发酵代谢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63-72页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3-64页
        5.1.1 菌株第63页
        5.1.2 试剂材料第63页
        5.1.3 仪器第63-64页
    5.2 实验方法第64-66页
        5.2.1 培养基和缓冲液的制备第64-65页
        5.2.2 菌种的活化、保藏与诱导培养第65页
        5.2.3 接种和发酵第65页
        5.2.4 实验处理分组方式第65-66页
        5.2.5 桦褐孔菌发酵后处理第66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5.3.1 混菌体系对桦褐孔菌生物量的影响第66-67页
        5.3.2 混菌体系对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醇含量的影响第67页
        5.3.3 混菌体系对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醇总含量的影响第67-68页
        5.3.4 混菌体系对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酸含量的影响第68-69页
        5.3.5 混菌体系对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酸总含量的影响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6章 白桦脂酸对HepG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第72-80页
    6.1 材料与设备第72-73页
        6.1.1 细胞第72页
        6.1.2 试剂材料第72-73页
        6.1.3 仪器第73页
    6.2 实验方法第73-74页
        6.2.1 细胞培养第73页
        6.2.2 细胞存活率检测第73页
        6.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第73-74页
        6.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第74页
        6.2.5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74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4-79页
        6.3.1 白桦脂酸抑制HepG2细胞增殖第75-76页
        6.3.2 白桦脂酸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第76-77页
        6.3.3 白桦脂酸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第77-78页
        6.3.4 白桦脂酸对HepG2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第78-79页
    6.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7.1 主要结论第80-81页
    7.2 后续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个人简介第90-91页
    1 作者简介第90页
    2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90-91页
        2.1 研究论文第90页
        2.2 发明专利第90-91页
        2.3 会议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源生物信息的基因调控动力学模型构建
下一篇:中国南方喀斯特天坑生物多样性研究--以云南沾益天坑植物群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