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内部审计论文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X集团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文献回顾第12-14页
        1.2.2 国内文献回顾第14-15页
        1.2.3 文献总评第15-16页
    1.3 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本文贡献第17-19页
第二章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旳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第19-25页
    2.1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的涵义和目标第19-20页
        2.1.1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的涵义第19-20页
        2.1.2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的目标第20页
    2.2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第20-21页
        2.2.1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的职能第20-21页
        2.2.2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的作用第21页
    2.3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特征第21-22页
        2.3.1 以风险管理为内部审计的重心第22页
        2.3.2 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大第22页
        2.3.3 审计时点前移第22页
        2.3.4 审计理念的转变第22页
    2.4 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内部审计实施程序第22-25页
        2.4.1 审计计划阶段第23页
        2.4.2 审计实施阶段第23页
        2.4.3 审计报告阶段第23-24页
        2.4.4 后续跟踪阶段第24-25页
第三章 X集团内部审计体系的现状第25-38页
    3.1 X集团基本情况第25-28页
        3.1.1 X集团公司概况和产业分述第25-26页
        3.1.2 组织架构第26-28页
    3.2 内部审计工作的调查设计与实施第28-29页
    3.3 内部审计的现状第29-36页
    3.4 内部审计的成效第36-38页
        3.4.1 突破传统内部审计职能的局限第36页
        3.4.2 突破传统内部审计服务定位的局限第36页
        3.4.3 突破传统内部审计内容的局限第36-37页
        3.4.4 开展基建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第37-38页
第四章 X集团内部审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43页
    4.1 审计模式亟待转型第38-39页
    4.2 审计机构设置过于松散第39页
    4.3 审计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第39-40页
    4.4 审计资源配置比较缺乏第40-42页
        4.4.1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第40页
        4.4.2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第40-41页
        4.4.3 计算机审计发展比较滞后第41-42页
    4.5 审计流程和方法仍需完善第42页
    4.6 绩效考核办法需要进一步修订第42-43页
第五章 完善X集团内部审计体系的对策第43-57页
    5.1 加速内部审计模式转型第43页
    5.2 改革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第43-44页
    5.3 变革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第44-45页
    5.4 完善风险管理审计制度第45页
    5.5 启动集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第45-46页
    5.6 进一步强化审计资源配置第46-47页
        5.6.1 充实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第46页
        5.6.2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第46-47页
    5.7 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创新审计方法第47-54页
        5.7.1 完善内部审计流程,丰富审计内容第47-50页
        5.7.2 创新风险评估方法,助力内部审计转型第50-54页
    5.8 完善审计工作考核办法,新增考核指标第54-5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6.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O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基于创业板IPO被否案例
下一篇:基于风险导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研究--以X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