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受托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 第27-36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及背景分析 | 第27-29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 第29-31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 | 第29-30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素 | 第30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 第30-31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增值的基本机理 | 第31-36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应用机理 | 第33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机理 | 第33-34页 |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机理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6-45页 |
·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36-37页 |
·我国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 第37-38页 |
·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设置不合理 | 第38页 |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 第38-39页 |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不先进 | 第40-41页 |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不和谐 | 第41-42页 |
·内部审计增加的价值绩效评价不完善 | 第42页 |
·我国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5页 |
·电力企业管理层与国家所有者的委托责任模糊 | 第42-43页 |
·电力企业公司治理程度弱化 | 第43页 |
·电力企业缺失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 第43-44页 |
·电力企业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 第44页 |
·电力企业缺乏价值链审计理念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策略 | 第45-56页 |
·加强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理念宣传 | 第45页 |
·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第45-52页 |
·合理设置增值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 第45-47页 |
·提升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 第47-50页 |
·创新增值型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 | 第50-51页 |
·扩展增值型内部审计范围 | 第51-52页 |
·营销增值型内部审计以构建和谐氛围 | 第52-53页 |
·协调内部审计与管理决策层的关系 | 第52页 |
·协调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的关系 | 第52-53页 |
·协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 第53页 |
·优化产权结构和完善法人治理 | 第53-54页 |
·增强风险意识并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54-55页 |
·实施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 | 第56-67页 |
·平衡记分卡概述 | 第56-57页 |
·运用平衡记分卡评价内部审计绩效的可行性 | 第57页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 | 第57-63页 |
·确定内部审计部门战略目标 | 第57-58页 |
·战略目标分解及指标设计 | 第58-61页 |
·指标权重与指标标准值的设计 | 第61页 |
·调查指标实际数据 | 第61页 |
·计算评价结果 | 第61-63页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在H 省电力公司的应用 | 第63-67页 |
·H 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简介 | 第63页 |
·绩效评价方案在H 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应用 | 第63-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