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行为学视角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第16-17页 |
·道德心理模型理论 | 第17-19页 |
·道德心理模型理论的产生 | 第17页 |
·道理心理过程模型 | 第17-19页 |
·预期理论 | 第19-20页 |
·预期理论的基础 | 第19页 |
·预期理论的实质 | 第19-20页 |
·预期理论的创新 | 第20页 |
·博弈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人类的行为模式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演进 | 第22-26页 |
·人类行为的通常模式 | 第22页 |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变化 | 第22-23页 |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变化 | 第23-24页 |
·审计舞弊行为与舞弊审计准则的关系 | 第24-26页 |
·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促进舞弊审计准则演变 | 第24-25页 |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促进舞弊审计准则演变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舞弊行为及成因分析 | 第26-46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舞弊行为状况 | 第26-33页 |
·独立性缺失 | 第27-29页 |
·监管效率低下与惩罚力度不足 | 第29-31页 |
·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操守情况不好 | 第31-32页 |
·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的博弈制度不完善 | 第32-33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成因分析 | 第33-46页 |
·需要动机引发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 | 第33-37页 |
·预期低发现率与轻处罚呈"示范"作用 | 第37-38页 |
·逆向道德价值观为审计舞弊提供了环境 | 第38-40页 |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较衡时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40-46页 |
第五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 | 第46-55页 |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 第46-50页 |
·优化事务所规模和严控准入条件以保持独立性 | 第46-47页 |
·遏制政府的权力寻租行为 | 第47页 |
·严格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与审计服务 | 第47-48页 |
·引入第四关系人还原扭曲的审计三角关系 | 第48-50页 |
·加大审计舞弊的查处与惩罚力度以提高审计舞弊成本 | 第50-52页 |
·加大审计舞弊的监管力度 | 第50-51页 |
·加大对审计舞弊的惩罚力度 | 第51-52页 |
·健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提高其诚信水平 | 第52-53页 |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及监督 | 第52页 |
·建立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 | 第52-53页 |
·开展注册会计师诚信道德教育 | 第53页 |
·增加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的声誉及经济成本 | 第53-55页 |
·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及经济成本(Zs+Jz) | 第54页 |
·提高被审计单位声誉及经济成本(Fw+Jw) | 第54-55页 |
第六章 行为学视角下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案例分析 | 第55-59页 |
·案例背景 | 第55页 |
·注册会计师对凯达公司的审计缺陷 | 第55-56页 |
·德雅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的行为分析 | 第56-57页 |
·德雅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启示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