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插图清单 | 第17-20页 |
表格清单 | 第20-2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21-24页 |
目次 | 第24-2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9-63页 |
摘要 | 第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9-41页 |
1.1.1 氨基甲酸乙酯的概述 | 第29-37页 |
1.1.1.1 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机理 | 第31页 |
1.1.1.2 氨基甲酸乙酯在食品和酒精饮料中的形成机制 | 第31-33页 |
1.1.1.3 酒精饮料中EC的检测研究进展 | 第33-37页 |
1.1.2 大肠杆菌及其检测方法 | 第37-41页 |
1.1.2.1 大肠杆菌 | 第37-38页 |
1.1.2.2 细菌的检测方法概述 | 第38-41页 |
1.2 拉曼光谱技术概述 | 第41-44页 |
1.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概述 | 第44-59页 |
1.3.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简介 | 第44-45页 |
1.3.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增强机理 | 第45-48页 |
1.3.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增强基底 | 第48-55页 |
1.3.3.1 SERS增强基底的制备方法 | 第48-54页 |
1.3.3.2 SERS增强基底的表征方法 | 第54-55页 |
1.3.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 | 第55-59页 |
1.3.4.1 SERS技术在化学污染物中的检测研究 | 第56-57页 |
1.3.4.2 SERS技术在微生物污染物中的检测研究 | 第57-59页 |
1.4 研究对象、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59-61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5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59-6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6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二章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的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研究 | 第63-81页 |
摘要 | 第63页 |
2.1 引言 | 第63-65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65-69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65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65-66页 |
2.2.3 拉曼光谱仪的参数设置 | 第66-67页 |
2.2.4 银纳米颗粒的合成和样品准备 | 第67页 |
2.2.5 银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67-68页 |
2.2.6 计算细节 | 第68页 |
2.2.7 数据处理 | 第68-6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2.3.1 EC分子的理化几何结构表征 | 第69-70页 |
2.3.2 EC分子的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 | 第70-73页 |
2.3.3 EC的分子静电势 | 第73-74页 |
2.3.4 EC分子在Ag NPs表面的吸附作用 | 第74-75页 |
2.3.5 基于SERS的EC定量检测 | 第75-78页 |
2.3.5.1 Ag NPs的表征 | 第75-77页 |
2.3.5.2 不同浓度EC的SERS检测研究 | 第77-7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三章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定量分析研究 | 第81-97页 |
摘要 | 第81页 |
3.1 引言 | 第81-8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82-86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82-83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83页 |
3.2.3 拉曼光谱仪的参数设置 | 第83-84页 |
3.2.4 样品准备与试剂合成 | 第84-86页 |
3.2.4.1 金银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84页 |
3.2.4.2 银包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84-85页 |
3.2.4.3 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85页 |
3.2.4.4 R6G与EC水溶液的样品准备 | 第85-86页 |
3.2.4.5 不同浓度EC水溶液的样品准备 | 第86页 |
3.2.4.6 不同浓度EC酒精溶液的样品准备 | 第86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8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5页 |
3.3.1 Au@Ag NPs的光学表征 | 第86-87页 |
3.3.2 Au@Ag NPs的SERS表征 | 第87-90页 |
3.3.3 不同浓度EC水溶液的SERS检测 | 第90-93页 |
3.3.4 不同浓度EC酒精溶液的SERS检测 | 第93-9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基于免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研究 | 第97-115页 |
摘要 | 第97页 |
4.1 引言 | 第97-98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98-102页 |
4.2.1 材料和试剂 | 第98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98页 |
4.2.3 拉曼光谱仪的参数设置 | 第98-99页 |
4.2.4 样品准备与试剂合成 | 第99-101页 |
4.2.4.1 银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99-100页 |
4.2.4.2 疏水玻璃片的制备 | 第100页 |
4.2.4.3 大肠杆菌样品的准备 | 第100-101页 |
4.2.4.4 SERS检测的样品制备 | 第101页 |
4.2.5 细菌样品的表征 | 第101-102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102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102-113页 |
4.3.1 Ag NPs-E.coli样品的表征 | 第102-104页 |
4.3.1.1 光学表征 | 第102-103页 |
4.3.1.4 SERS表征 | 第103-104页 |
4.3.2 细菌培养条件优化 | 第104-107页 |
4.3.2.1 不同震荡速度对大肠杆菌SERS强度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3.2.2 不同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SERS强度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4.3.2.3 不同培养温度对大肠杆菌SERS强度的影响 | 第107页 |
4.3.3 基于优化培养条件的三种大肠杆菌菌株鉴别研充 | 第107-109页 |
4.3.4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成像的大肠杆菌检测研究 | 第109-113页 |
4.3.4.1 单个大肠杆菌检测 | 第109-110页 |
4.3.4.2 不同浓度大肠杆菌的拉曼成像 | 第110-11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基于免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抓取细菌的芯片研究 | 第115-125页 |
摘要 | 第115页 |
5.1 引言 | 第115-116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116-121页 |
5.2.1 材料和试剂 | 第116页 |
5.2.2 仪器设备 | 第116-117页 |
5.2.3 拉曼光谱仪的参数设置 | 第117页 |
5.2.4 样品准备与试剂合成 | 第117-120页 |
5.2.4.1 银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117-118页 |
5.2.4.2 玻璃片的修饰处理 | 第118-119页 |
5.2.4.3 细菌样品的准备 | 第119-120页 |
5.2.4.4 SERS细菌样品的准备 | 第120页 |
5.2.4.5 SERS细菌样品的Zeta电势采集 | 第120页 |
5.2.5 数据处理 | 第120-121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121-124页 |
5.3.1 细菌的Zeta电势分析 | 第121页 |
5.3.2 E.coli DSM 1116的SERS检测 | 第121-123页 |
5.3.3 三种细菌的鉴别分析 | 第123-12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31页 |
摘要 | 第12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5-128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6.3 进一步展望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55页 |
作者简历 | 第15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