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语气副词A式和AA式的比较研究--以四组语气副词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0.1 研究对象及选题理由第10-11页
        0.1.1 研究对象第10页
        0.1.2 选题理由第10-11页
    0.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0.2.1 副词重叠研究第11-13页
        0.2.2 语气副词研究第13-15页
        0.2.3 四组语气副词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0.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6-18页
        0.3.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0.3.2 语料来源第17-18页
第一章 “明”与“明明”的比较第18-30页
    1.1 语义层面的比较第18-20页
        1.1.1 语义特征第18-19页
        1.1.2 语义背景第19-20页
        1.1.3 附加语义第20页
    1.2 句法层面的比较第20-25页
        1.2.1 音节搭配第20-21页
        1.2.2 与否定副词共现第21-22页
        1.2.3 修饰成分的异同第22页
        1.2.4 句法位置第22-23页
        1.2.5 适用复句分析第23-25页
    1.3 语用层面的比较第25-28页
        1.3.1 语气表达类型第25-26页
        1.3.2 语体分布第26页
        1.3.3 句类分布第26-27页
        1.3.4 语用功能第27-28页
    1.4 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偏”与“偏偏”的比较第30-42页
    2.1 语义层面的比较第30-33页
        2.1.1 语义特征第30-32页
        2.1.2 语义强度第32页
        2.1.3 语义背景第32-33页
    2.2 句法层面的比较第33-36页
        2.2.1 音节搭配第33-34页
        2.2.2 与否定副词共现第34页
        2.2.3 可修饰的谓语动词类型第34-35页
        2.2.4 句法位置第35-36页
    2.3 语用层面的比较第36-40页
        2.3.1 语气表达类型第36-37页
        2.3.2 语体分布第37页
        2.3.3 句类分布第37-38页
        2.3.4 语用功能第38-40页
    2.4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恰”与“恰恰”的比较第42-53页
    3.1 语义层面的比较第42-45页
        3.1.1 语义特征第42-43页
        3.1.2 所在句子的语义关系第43-45页
    3.2 句法层面的比较第45-49页
        3.2.1 音节搭配第45-46页
        3.2.2 常见的固定结构第46-47页
        3.2.3 与否定副词共现第47页
        3.2.4 可修饰的谓语动词类型第47-48页
        3.2.5 修饰成分的异同第48页
        3.2.6 句法位置第48-49页
    3.3 语用层面的比较第49-51页
        3.3.1 语气表达类型第49页
        3.3.2 语体分布第49-50页
        3.3.3 句类分布第50页
        3.3.4 语用功能第50-51页
    3.4 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万”与“万万”的比较第53-62页
    4.1 语义层面的比较第53-54页
        4.1.1 语义背景第53-54页
    4.2 句法层面的比较第54-57页
        4.2.1 与否定副词共现第54-55页
        4.2.2 否定结构类型第55-57页
    4.3 语用层面的比较第57-61页
        4.3.1 语气表达类型第57-58页
        4.3.2 语体分布第58页
        4.3.3 句类分布第58-60页
        4.3.4 语用功能第60-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四组词的比较研究小结第62-71页
    5.1 语义层面第62-63页
        5.1.1 语义变化第62-63页
        5.1.2 语义特征第63页
    5.2 句法层面第63-67页
        5.2.1 音节搭配第63-64页
        5.2.2 后附标记第64-65页
        5.2.3 做状语时的句法位置第65-66页
        5.2.4 可修饰的谓语动词类型第66-67页
    5.3 语用层面的比较第67-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国留学生汉语并列主宾语习得研究
下一篇: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时时”、“不时”、“时不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