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学习活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15-2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7页 |
2.1.2 活动理论 | 第17-20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0-28页 |
2.2.1 深度学习 | 第20-23页 |
2.2.2 网络课程 | 第23-25页 |
2.2.3 学习活动 | 第25-28页 |
第3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 第28-39页 |
3.1 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 第28-31页 |
3.1.1 以课程内容为主题,构建优质学习资源 | 第28-29页 |
3.1.2 以应用性活动为重点,建立系统化学习过程 | 第29页 |
3.1.3 以阶段性评价为要点,采用多维度学习评价 | 第29-30页 |
3.1.4 以深度学习为核心,营造集成化学习环境 | 第30-31页 |
3.2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 | 第31-34页 |
3.3 网络课程学习活动实施 | 第34-39页 |
3.3.1 学情分析,有的放矢 | 第34-35页 |
3.3.2 合理规划,高效实施 | 第35-37页 |
3.3.3 多方评价,深度反思 | 第37-39页 |
第4章 网络课程学习活动效果分析 | 第39-56页 |
4.1 会话内容充实,交流种类繁多 | 第39-48页 |
4.2 混合方式为主,学习方法多样 | 第48-53页 |
4.3 消极情感较少,积极情感增长 | 第53-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A 网络课程学习过程调查问卷修订版(R-SPQ-2F) | 第62-68页 |
附录B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访谈提纲1 | 第68-69页 |
附录C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访谈提纲2 | 第69-70页 |
附录D 各小组会话内容社会网络分析图 | 第70-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