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 | 第13-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2.1.1 医疗质量 | 第13-14页 |
2.1.2 医疗质量评价 | 第14-15页 |
2.2 医疗质量评价现状 | 第15-17页 |
2.2.1 国外医疗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医疗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3 医疗质量评价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2.4 医疗质量评价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2.5 医疗质量评价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第21-28页 |
3.1 主诊医师组 | 第21-24页 |
3.1.1 相关概念 | 第21页 |
3.1.2 主诊医师组的运行模式 | 第21-23页 |
3.1.3 主诊医师组运行效果评价要素 | 第23-24页 |
3.2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3.3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第25-28页 |
3.3.1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维度 | 第25-26页 |
3.3.2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8页 |
4.1 咨询专家的选取及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4.1.1 专家的选择 | 第28页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页 |
4.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28-29页 |
4.2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29-37页 |
4.2.1 咨询专家构成 | 第29-30页 |
4.2.2 咨询专家的可靠性 | 第30-32页 |
4.2.3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 第32页 |
4.2.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32-34页 |
4.2.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34-35页 |
4.2.6 第三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35-37页 |
4.3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 第38-45页 |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41页 |
5.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38-39页 |
5.1.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9-40页 |
5.1.3 计算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 | 第40-41页 |
5.2 一级指标权重设置 | 第41页 |
5.3 二级指标权重设置 | 第41-42页 |
5.4 三级指标权重设置 | 第42-43页 |
5.5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组合权重设置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7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45页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5-46页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65页 |
综述 | 第6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