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院、综合医院论文--组织与管理论文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0-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页
        1.3.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第13-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3-15页
        2.1.1 医疗质量第13-14页
        2.1.2 医疗质量评价第14-15页
    2.2 医疗质量评价现状第15-17页
        2.2.1 国外医疗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5-16页
        2.2.2 国内医疗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6-17页
    2.3 医疗质量评价主要方法第17-18页
    2.4 医疗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第18-19页
    2.5 医疗质量评价发展趋势第19-21页
第三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第21-28页
    3.1 主诊医师组第21-24页
        3.1.1 相关概念第21页
        3.1.2 主诊医师组的运行模式第21-23页
        3.1.3 主诊医师组运行效果评价要素第23-24页
    3.2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4-25页
    3.3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第25-28页
        3.3.1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维度第25-26页
        3.3.2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第26-28页
第四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8-38页
    4.1 咨询专家的选取及问卷设计第28-29页
        4.1.1 专家的选择第28页
        4.1.2 调查问卷设计第28页
        4.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8-29页
    4.2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第29-37页
        4.2.1 咨询专家构成第29-30页
        4.2.2 咨询专家的可靠性第30-32页
        4.2.3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第32页
        4.2.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第32-34页
        4.2.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第34-35页
        4.2.6 第三轮专家咨询结果第35-37页
    4.3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第37-38页
第五章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第38-45页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8-41页
        5.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第38-39页
        5.1.2 构造判断矩阵第39-40页
        5.1.3 计算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第40-41页
    5.2 一级指标权重设置第41页
    5.3 二级指标权重设置第41-42页
    5.4 三级指标权重设置第42-43页
    5.5 主诊医师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组合权重设置第43-45页
第六章 结论第45-47页
    6.1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第45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45-46页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65页
综述第65-76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下理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下一篇:齐墩果酸经FGF2/JNK/PON2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