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校本地理课程纲要的编制--以青海湟川中学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11-13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12-13页
    1.3 研究方案第13-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3页
        1.3.2 拟研究的关键问题第13页
        1.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4 特色与创新第14-15页
        1.3.5 研究路径第15-16页
第二章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的开发和编制概述第16-24页
    2.1 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2.1.1 课程标准第16页
        2.1.2 课程纲要第16页
        2.1.3 地理谋程纲要第16-17页
        2.1.4 基于教材整合策略的地理课程细要第17页
    2.2 校本地理课程纲要与国家地理课程纲要的对比第17-20页
        2.2.1 课程目标的不同第18-19页
        2.2.2 课程内容的不同第19页
        2.2.3 课程实施方式的不同第19-20页
        2.2.4 课程评价方式的不同第20页
    2.3 基于教材整合策略下的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编制的重要意义第20-24页
        2.3.1 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2.3.2 开发基于教材整合策略的地理课程纲要的重要意义第21-24页
第三章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编制开发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第24-33页
    3.1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编制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5-30页
        3.1.1 地理学科及相关的教学理论第25页
        3.1.2 课程纲要开发理论第25-26页
        3.1.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26-28页
        3.1.4 陶行知相关教育理论第28-30页
    3.2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编制及开发的设计原则第30-33页
        3.2.1 适应性原则第30页
        3.2.2 指导性原则第30-31页
        3.2.3 因材施教原则第31页
        3.2.4 可行性原则第31-33页
第四章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编制和开发的实施策略第33-46页
    4.1 分析并了解学情是编制开发课程纲要的先决条件第33-36页
        4.1.1 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第34页
        4.1.2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第34-35页
        4.1.3 已有的学习能力的分析第35页
        4.1.4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第35-36页
        4.1.5 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分析第36页
    4.2 制定课程目标:多层次、多维度分解教学要素第36-38页
        4.2.1 现有的课程纲要的课程目标制定的现状第36-37页
        4.2.2 课程纲要的编制开发中课程目标编制的特点第37-38页
    4.3 课程纲要的编制开发中教学内容的选取特点第38-40页
        4.3.1 整合性原则第38-39页
        4.3.2 初高中衔接原则第39页
        4.3.3 乡土案例与课本案例相结合原则第39-40页
    4.4 课程纲要的编制开发中课堂实施方式的选取第40-41页
        4.4.1 从传统教学走向生本教学第40页
        4.4.2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实施教学第40-41页
        4.4.3 利用不同习题完善教学第41页
    4.5 多元化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第41-46页
        4.5.1 评价指标多元化第42-43页
        4.5.2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的多元化第43-46页
第五章 地理课程纲要的编制与开发的实践研究第46-64页
    5.1 青海湟川中学学生基础调查研究第46-54页
        5.1.1 青海湟川中学学生初中阶段地理基础情况调查分析第46-51页
        5.1.2 高考中地理各知识点分数构成分析第51-54页
    5.2 地理课程纲要的课程简介及设计说明第54-55页
    5.3 地理课程纲要的编写特点及重点第55-56页
    5.4 展示部分:地理基础课课程纲要的展示第56-59页
    5.5 青海湟川中学高中地理课程纲要编制评析第59-62页
        5.5.1 对课程纲要开发目的的评析第59-60页
        5.5.2 对于该课程纲要的课程简介和设计说明的评析第60页
        5.5.3 对于该课程纲要的先进性的评价第60-61页
        5.5.4 对于课程实施可操作性的评价第61页
        5.5.5 对于评价方式科学立体化的评析第61-62页
    5.6 对于该课程纲要编制开发实施过程中的反思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前瞻第64-66页
    6.1 基本结论第64页
    6.2 存在问题第64-65页
    6.3 前瞻思考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实现策略
下一篇:中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