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一、农村地理教育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有关“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三、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基本认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基于理智取向的外控路径 | 第19-20页 |
一、职前培养 | 第19页 |
二、在职培训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基于实践一反思取向的内控路径 | 第20-24页 |
一、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 | 第20-21页 |
二、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 | 第21页 |
三、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 | 第21-22页 |
四、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现状 | 第24-31页 |
第一节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特点 | 第24-27页 |
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低 | 第24-25页 |
二、各个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 | 第25页 |
三、民族众多,语言使用情况复杂 | 第25-26页 |
四、居住分散,信息闭塞,教育投资效益不高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云南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现状 | 第27-28页 |
一、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 第27-28页 |
二、教师队伍质量不高 | 第28页 |
三、教师培训机会较少 | 第28页 |
第三节 提高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 第28-31页 |
一、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 | 第28-29页 |
二、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素质 | 第29页 |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第29-30页 |
四、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第31-48页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31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31页 |
第二节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44页 |
一、教师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现状 | 第32-35页 |
三、教学表达能力现状 | 第35-38页 |
四、教学检查评定能力现状 | 第38-41页 |
五、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现状 | 第41-44页 |
第三节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44-46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实现策略 | 第48-59页 |
第一节 基于理智取向的外控路径的实现策略 | 第48-56页 |
一、加强政府的保障与支持 | 第48-52页 |
二、发挥教师教育机构的基础性作用 | 第52-55页 |
三、立足学校,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基于实践—反思取向的内控路径实现策略 | 第56-59页 |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发展内驱力 | 第56-57页 |
二、勤于自我反思 | 第57-58页 |
三、研习经典教学案例 | 第58页 |
四、努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一、关于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结论 | 第59页 |
二、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实现策略 | 第59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取得的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