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自迩集》的词语教学与文化认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关于威妥玛的人物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语言自迩集》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语言自迩集》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威妥玛与《语言自迩集》 | 第17-23页 |
2.1 威妥玛的语言学习背景与经历 | 第17-18页 |
2.2 威妥玛的职业生涯与汉语教学 | 第18-19页 |
2.3 《语言自迩集》的成书背景 | 第19-20页 |
2.4 《语言自迩集》教材介绍 | 第20-23页 |
第3章 文本词语梳理与定量分析 | 第23-39页 |
3.1 文本框架 | 第23-25页 |
3.2 文本词语构成与教学的关系 | 第25-28页 |
3.3 文本词语分析与教学的关系 | 第28-35页 |
3.4 文本语义分析与教学的关系 | 第35-39页 |
第4章 《语言自迩集》词语中的显性文化元素 | 第39-52页 |
4.1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 第39-41页 |
4.2 .词汇中反映的民族文化 | 第41-44页 |
4.3 语义中的民族价值观念 | 第44-50页 |
4.4 文化元素与文化认知的关系 | 第50-52页 |
第5章 汉语学习中隐含的文化信息 | 第52-59页 |
5.1 文化认知的界定 | 第52页 |
5.2 语言教学与文化信息 | 第52-56页 |
5.2.1 语言的民族个性 | 第53页 |
5.2.2 语言与价值体系的反映关系 | 第53-55页 |
5.2.3 汉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 | 第55-56页 |
5.3 .威妥玛教学思想的转折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3页 |
1.威妥玛对文本词语的选择与文化呈现 | 第59-60页 |
2.词汇及语言对文化的承载 | 第60页 |
3.跨文化交际中的对外汉语教学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