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

用于冷却肉保鲜的高吸水性生物抗菌衬垫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4页
    1 冷鲜肉的主要致腐微生物第12-14页
    2 鲜肉抗菌包装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2.1 抗菌包装的抑菌机理第14-15页
        2.2 抗菌包装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5页
        2.3 抗菌包装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3 植物源抗菌剂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3.1 植物源抗菌剂中的主要抑菌成分第16-17页
        3.2 植物源抗菌剂在肉制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3.3 植物源抗菌剂抑菌机理的研究第19-20页
    4 植物材料与植物源抑菌剂超微粉碎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生物抗菌剂的筛选与制备第24-39页
    1 引言第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2.1 供试原料第24-26页
            2.1.1 供试植物源保鲜剂第24-25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25页
            2.1.3 供试菌种第25-26页
            2.2.4 培养基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1 植物源微粉保鲜剂的制备第26-27页
            2.2.2 抑菌性测定方法第27-28页
        2.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8页
        2.4 统计分析第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3.1 生物抗菌剂的初步筛选第28-32页
            3.1.1 植物源微粉浓度对于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第28-29页
            3.1.2 植物源微粉浓度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第29-30页
            3.1.3 植物源微粉浓度对于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第30-31页
            3.1.4 植物源微粉浓度对于肠膜明串珠菌的抑制效果第31页
            3.1.5 植物源微粉浓度对于热杀索丝菌的抑制效果第31-32页
        3.2 球磨时间对公丁香、肉桂微粉粒径的影响第32-34页
            3.2.1 粒径分布图第32-34页
            3.2.2 平均粒径图第34页
        3.3 肉桂和公丁香微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34-36页
        3.4 不同粒径对于微粉抑菌率的影响第36-37页
    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壳聚糖基杂化抗菌膜的制备及抑菌作用研究第39-52页
    1 引言第3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2.1 材料第39-40页
            2.1.1 实验材料第39-40页
            2.1.2 实验仪器第40页
        2.2 实验方法第40-42页
            2.2.1 d-KGM/CHI复合抗菌膜的制备第40-41页
            2.2.2 壳聚糖基杂化抗菌膜复合抗菌膜工艺的优化第41-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3.1 成膜量对复合抗菌膜抑菌率的影响第42-44页
        3.2 不同pH值对复合抗菌膜抑菌率的影响第44-45页
        3.3 溶胶搅拌温度对复合抗菌膜抑菌率的影响第45-47页
        3.4 衬膜烘干温度对复合抗菌膜抑菌率的影响第47-48页
        3.5 壳聚糖基杂化膜的FT-IR分析第48-51页
    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高吸水性生物抗菌衬垫的制备与应用第52-71页
    1 引言第5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2-57页
        2.1 材料第52-53页
            2.1.1 实验材料第52页
            2.1.2 实验仪器第52-53页
        2.2 实验方法第53-57页
            2.2.1 自身酯交联法制备CMCNa膜第53页
            2.2.2 CMC膜吸液性能的测试第53-54页
            2.2.3 CMC膜的结构表征第54-55页
            2.2.4 冷鲜肉抑菌保鲜衬垫的制备第55页
            2.2.5 冷鲜肉的保鲜试验第55-5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7-69页
        3.1 可食酸的种类对CMCNa膜吸液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3.2 CMC膜的结构表征第59-65页
            3.2.1 FT—IR光谱分析第59-62页
            3.2.2 SEM分析第62-64页
            3.2.3 DSC分析第64-65页
        3.3 冷鲜肉抑菌保鲜衬垫对冷鲜肉抑菌作用研究第65-69页
            3.3.1 对失水率的影响第66页
            3.3.2 对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第66-67页
            3.3.3 对菌落总数的影响第67-68页
            3.3.4 对pH值的影响第68-69页
    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植物源微粉抗菌成分缓释机制初探第71-83页
    1 引言第7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2.1 材料第71-72页
            2.1.1 实验材料第71页
            2.1.2 实验仪器第71-72页
        2.2 实验方法第72-73页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2页
            2.2.2 释放成分含量的测定第72-73页
            2.2.3 释放度测定第7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3-82页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3-74页
        3.2 精密度实验第74页
        3.3 回收率实验第74-75页
        3.4 微粉缓释抑菌成分的初步研究第75-76页
        3.5 模型拟合第76-82页
            3.5.1 零级释放第76-77页
            3.5.2 单指数模型拟合第77-79页
            3.5.3 Higuchi模型第79-80页
            3.5.4 Ritger—Peppas模型第80-82页
    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1 结论第83-84页
    2 研究特色第84页
    3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整车安全性的纵梁S段结构改进研究
下一篇:新型鸡蛋涂膜保鲜剂的筛选配制与保鲜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