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车安全性的纵梁S段结构改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汽车S段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1 汽车S段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汽车S段结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整车正碰有限元模型建立和验证 | 第16-33页 |
2.1 汽车碰撞仿真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1 LS-DYNA软件介绍 | 第17页 |
2.1.2 显示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2 正面碰撞试验介绍 | 第21-22页 |
2.2.1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 第21页 |
2.2.2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 第21-22页 |
2.3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2-32页 |
2.3.1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2.3.2 正面100%重叠碰撞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4-28页 |
2.3.3 可变形壁障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2.3.4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仿真分析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整车正碰多刚体模型建立和验证 | 第33-40页 |
3.1 多刚体系统理论介绍 | 第33-34页 |
3.2 前碰撞的多刚体模型建立 | 第34-37页 |
3.2.1 车体模型 | 第34-35页 |
3.2.2 假人模型 | 第35页 |
3.2.3 约束系统模型 | 第35-37页 |
3.4 乘员损伤评价准则简介 | 第37-38页 |
3.5 多刚体模型验证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纵梁S段结构改进仿真研究 | 第40-63页 |
4.1 改进方案一 | 第40-48页 |
4.1.1 内部加强件改进方案介绍 | 第40-41页 |
4.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1-48页 |
4.1.3 内部加强件改进方案小结 | 第48页 |
4.2 改进方案二 | 第48-56页 |
4.2.1 上部加强件结合横梁改进方案介绍 | 第48-50页 |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4.2.3 上部加强件结合横梁改进方案小结 | 第55-56页 |
4.3 改进方案三 | 第56-61页 |
4.3.1 上部加强件结合侧部加强件改进方案介绍 | 第56-57页 |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4.3.3 上部加强件结合侧部加强件改进方案小结 | 第61页 |
4.4 改进方案中头部和胸部损伤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试验研究 | 第63-70页 |
5.1 汽车碰撞试验法 | 第63页 |
5.2 底盘碰撞试验研究 | 第63-68页 |
5.2.1 底盘碰撞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5.2.2 试验准备 | 第64-67页 |
5.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3 整车碰撞实验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