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德性视域下的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6-72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价值第20-2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21-23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7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评价第27-44页
        一、国外研究概要第28-36页
        二、国内研究述评第36-43页
        三、当前研究的未尽之处第43-44页
    第三节 研究设想与方法第44-48页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第44-46页
        二、篇章结构体系与创新第46-48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诠释第48-72页
        一、德性第49-57页
        二、品格第57-66页
        三、品格教育第66-72页
第一章 品格教育的哲学范式:德性伦理第72-106页
    第一节 德性是否可教第73-88页
        一、普罗泰戈拉“德性两可论”:德性可教亦不可教第75-78页
        二、苏格拉底“德性知识论”:德性可教第78-82页
        三、柏拉图“德性正义论”:德性可教第82-86页
        四、亚里士多德“德性品质论”:理智德性可教与伦理德性习得第86-88页
    第二节 德性是否需教第88-97页
        一、人生活的终极目的:追求幸福——“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第89-91页
        二、人的本质特征:德性品格——“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第91-93页
        三、人的成长需要:琢玉方成器——“凡生而为人者都有受教育的必要”第93-97页
    第三节 德性如何施教——从品格教育的维度第97-106页
        一、以德性养成为品格教育的根本任务第98-101页
        二、以品格教育为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第101-106页
第二章 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理论诉求第106-187页
    第一节 美国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传承第107-126页
        一、古希腊的品格教育:德性发轫第108-115页
        二、中世纪的品格教育:德性神化第115-120页
        三、复兴启蒙期的品格教育:德性怯魅第120-126页
    第二节 美国近现代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追寻第126-145页
        一、近代品格教育的变迁与德性的传承第127-131页
        二、现代品格教育的兴衰与德性的纷争第131-138页
        三、“德性之后”年代的德性反思第138-145页
    第三节 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基础第145-187页
        一、新古典主义:德性养成论第146-154页
        二、社群主义:德性从众论第154-172页
        三、新保守主义:道德教育捍卫论第172-181页
        四、“不同声音”的影响:关怀伦理的德性情境论第181-187页
第三章 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实践方略第187-249页
    第一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遭遇第187-201页
        一、脱域的“现代自我”:道德教育的认知危机第188-191页
        二、脱域的“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模式发展困境第191-195页
        三、解困之策:美国当代品格教育走上前台第195-201页
    第二节 当代品格教育核心德目的建构第201-221页
        一、核心德目的建构原则第202-208页
        二、核心德目的体系建构第208-213页
        三、核心德目的有效实施第213-221页
    第三节 当代品格教育道德社群的建构第221-240页
        一、道德社群建构的德性原则:“社群化”第222-224页
        二、道德社群建构的核心内容:德性共识第224-228页
        三、道德社群建构的具体范例第228-240页
    第四节 当代品格教育社会保障的建构第240-249页
        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第240-246页
        二、民间机构的组织和发展第246-249页
第四章 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启迪第249-271页
    第一节 多样文化社会核心德性共识的构建第250-264页
        一、核心德性共识的构建理由第251-254页
        二、核心德性共识的构建范畴第254-257页
        三、核心德性共识的构建内容第257-264页
    第二节 多样文化社会德性教育路径的构建第264-271页
        一、德性养成途径的合理性审视第264-268页
        二、德性实施领域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审视第268-271页
结语 构建德性品格突破道德困境达至和谐生存第271-276页
参考文献第276-299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出版物第299-301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所作项目第301-304页
致谢第304页

论文共3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球圈层空间网格理论与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火用)方法的暖通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