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智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有关智慧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文献综述的方法与设计 | 第14-15页 |
1.2.2 结果分析 | 第15-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智慧与智能 | 第22页 |
2.1.2 智慧学习系统 | 第22-23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2.2.1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 第24页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4-25页 |
2.2.4 学习分析 | 第25-27页 |
第3章 大学物理智慧学习系统的教学分析 | 第27-42页 |
3.1 大学物理课程分析 | 第27-30页 |
3.1.1 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 | 第27页 |
3.1.2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 第27-28页 |
3.1.3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 第28-29页 |
3.1.4 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2 关于大学物理学习风格的研究 | 第30-38页 |
3.2.1 学习风格要素分析 | 第31-34页 |
3.2.2 学习风格要素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3 测量问卷的设计 | 第35页 |
3.2.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3.3 智慧学习系统的教学设计 | 第38-42页 |
3.3.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3.3.2 学习模式设计 | 第40-42页 |
第4章 大学物理智慧学习系统的设计 | 第42-58页 |
4.1 整体设计 | 第42-45页 |
4.1.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2页 |
4.1.2 系统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4.1.3 总体结构设计 | 第43-45页 |
4.1.4 系统学习流程设计 | 第45页 |
4.2 学科领域知识库建模 | 第45-52页 |
4.2.1 知识库的内涵 | 第45-46页 |
4.2.2 本体理论与知识库构建 | 第46-47页 |
4.2.3 基于本体的大学物理知识库构建 | 第47-52页 |
4.3 学习路径的建立和应用 | 第52-56页 |
4.3.1 学习路径及其设计意义 | 第52-53页 |
4.3.2 基于Apriori的学习路径推荐算法 | 第53-56页 |
4.4 智慧学习评价 | 第56-58页 |
4.4.1 发展性评价理念 | 第56页 |
4.4.2 数据分析与科学量化 | 第56-57页 |
4.4.3 理解性学习评价 | 第57-58页 |
第5章 大学物理智慧学习系统的开发 | 第58-70页 |
5.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58-59页 |
5.2 技术基础 | 第59-60页 |
5.2.1 Python | 第59页 |
5.2.2 Mysql | 第59-60页 |
5.2.3 HTML5 | 第60页 |
5.3 数据库设计 | 第60-64页 |
5.4 主操作界面 | 第64-70页 |
5.4.1 登录模块 | 第64-65页 |
5.4.2 学习风格测试模块 | 第65-66页 |
5.4.3 学习模块 | 第66-68页 |
5.4.4 跟踪记录模块 | 第68-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附录B 理工科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 | 第77-79页 |
附录C 理工科大学生物理学习风格调查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