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大学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微课的到来第13页
        1.1.2 微课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第13-14页
        1.1.3 传统物理课堂急需解决的问题第14页
    1.2 微课的现状研究第14-19页
        1.2.1 文献时间梳理第14-15页
        1.2.2 高频关键词分析第15页
        1.2.3 社会网络图谱分析第15-17页
        1.2.4 聚类分析第17-19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9-20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20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2章 微课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2-28页
    2.1 微课及相关概念第22-25页
        2.1.1 与微课相关的概念第22-23页
        2.1.2 微课概念第23-24页
        2.1.3 微课与传统课程的比较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28页
        2.2.1 掌握学习第25-26页
        2.2.2 认知负荷理论第26页
        2.2.3 自主学习第26-27页
        2.2.4 混合学习第27-28页
第3章 微课资源平台对比分析第28-40页
    3.1 我国中小学微课平台分析第28-32页
        3.1.1 研究设计第28-29页
        3.1.2 研究结果及分析第29-32页
    3.2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第32-35页
        3.2.1 学科分布第33页
        3.2.2 制作方式第33页
        3.2.3 微课类型第33-34页
        3.2.4 教学设计第34-35页
    3.3 中国大学MOOC第35-36页
        3.3.1 课程整体框架结构第35-36页
        3.3.2 课程分析及评价第36页
    3.4 几种微课的分析总结第36-37页
        3.4.1 微课的共性第36页
        3.4.2 微课的个性第36-37页
    3.5 对高校微课的思考及建议第37-40页
        3.5.1 高校微课的思考第37-38页
        3.5.2 对高校微课的建议第38-40页
第4章 大学物理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第40-55页
    4.1 前期分析第41-44页
        4.1.1 学习需要分析第41-42页
        4.1.2 教学内容分析第42页
        4.1.3 学习者分析第42-44页
    4.2 教学目标的阐明第44页
    4.3 教学评价第44-45页
    4.4 微课知识点细化第45-46页
    4.5 微课资源的要素设计第46-55页
        4.5.1 微教材第47-51页
        4.5.2 动态生成资源第51-53页
        4.5.3 微测评第53-55页
第5章 大学物理微课的实现过程第55-62页
    5.1 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实现第55-57页
        5.1.1 微课资源的开发工具第55页
        5.1.2 脚本编写第55-56页
        5.1.3 微课录制及编辑第56-57页
    5.2 教学实施第57-62页
        5.2.1 课程实施前第58-59页
        5.2.2 课程实施第59-61页
        5.2.3 课程实施后第61-62页
结论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子晶体的自散焦及三阶非线性效应调控机理研究
下一篇:大学物理智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