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观视阈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4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9-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 第21-31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概念与目标 | 第21-25页 |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 第22-25页 |
第二节 践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现有习得知识无法适应未来需要 | 第25-26页 |
二、现行教育方式忽视尊重生活经验 | 第26-27页 |
三、当前评价手段造成学生动力衰退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实践情况 | 第28-31页 |
一、国外情况 | 第28-29页 |
二、国内情况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况 | 第31-45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 | 第31-35页 |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 | 第31-34页 |
二、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目标的一致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征 | 第35-40页 |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特征 | 第35-39页 |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下对中学历史教学特征的理解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评价 | 第40-45页 |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评价 | 第40-42页 |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相关性 | 第42-45页 |
第三章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 第45-73页 |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人本主义走向 | 第45-52页 |
一、课程目标面向学生全体和生命成长 | 第45-46页 |
二、教学内容反映时代生活和人性光芒 | 第46-48页 |
三、评价方式倡导多元民主和服务人生 | 第48-52页 |
第二节 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实践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 第52-68页 |
一、郭富斌:“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 | 第53-63页 |
二、王雄:“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 第63-68页 |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观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68-73页 |
一、重视对学生的社会道德规范 | 第69-70页 |
二、重视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