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鲜切果蔬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1.1.1 鲜切果蔬简介 | 第11页 |
1.1.2 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因素 | 第11-13页 |
1.1.3 鲜切果蔬防腐保鲜技术 | 第13-15页 |
1.2 ε-聚赖氨酸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3 纳米技术在保鲜上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1 纳米包装 | 第16-17页 |
1.3.2 纳米粒抑菌剂 | 第17-18页 |
1.4 鲜切苹果防腐保鲜现状 | 第18页 |
1.5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0-21页 |
2.2.1 主要试剂药品 | 第20页 |
2.2.2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20-21页 |
2.3 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2.4.1 微球的制备 | 第22页 |
2.4.2 ε-PL包埋率的计算 | 第22-23页 |
2.4.3 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23页 |
2.4.4 微球的表征 | 第23-24页 |
2.4.5 缓释性能测试 | 第24页 |
2.4.6 抑菌性评价 | 第24-25页 |
2.4.7 保鲜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0页 |
3.1 微球制备工艺优化 | 第28-36页 |
3.1.1 单因素实验 | 第28-30页 |
3.1.2 响应面实验 | 第30-36页 |
3.2 微球表征 | 第36-40页 |
3.2.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6页 |
3.2.2 粒径及Zeta电位测试 | 第36-37页 |
3.2.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37-39页 |
3.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3 缓释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3.4 抑菌性评价 | 第41-42页 |
3.4.1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41页 |
3.4.2 抑菌圈直径测定 | 第41-42页 |
3.5 鲜切苹果保鲜指标测定结果 | 第42-50页 |
3.5.1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2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5.3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4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5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6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3.5.7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8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4.1 关于ε-聚赖氨酸微球的制备工艺 | 第50页 |
4.2 关于ε-聚赖氨酸微球的缓释性能及抑菌性能 | 第50-51页 |
4.3 不同处理方法对鲜切苹果的影响及最适方法确定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