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方俗語詞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緒論 | 第12-27页 |
1.1 《世說新語》概說 | 第12-15页 |
1.1.1 劉義慶與《世說新語》 | 第12-14页 |
1.1.2 《世說新語》的版本 | 第14-15页 |
1.2 《世說新語》語言研究現狀 | 第15-22页 |
1.2.1 詞彙方面 | 第15-19页 |
1.2.2 語法方面 | 第19-2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義 | 第22-24页 |
1.3.1 斷代專書語言研究是漢語史研究的基礎 | 第22-23页 |
1.3.2 魏晉南北朝是漢語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階段 | 第23-24页 |
1.3.3 對把握中古漢語詞彙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第2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1.4.1 共時描寫和歷時比較相結合 | 第25页 |
1.4.2 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相結合 | 第25-26页 |
1.4.3 文獻考據法與比較法相結合 | 第26-27页 |
第2章 《世說新語》方俗語詞概況 | 第27-58页 |
2.1 《世說新語》的方言詞 | 第27-34页 |
2.1.1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判定 | 第27-28页 |
2.1.2 《世說新語》方言詞目表 | 第28-29页 |
2.1.3 《世說新語》方言詞補證 | 第29-34页 |
2.2 《世說新語》俗語詞概況 | 第34-58页 |
2.2.1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判定 | 第34-36页 |
2.2.2 《世說新語》俗語詞目表 | 第36-44页 |
2.2.3 《世說新語》俗語詞補證 | 第44-58页 |
第3章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地域分佈及發展 | 第58-72页 |
3.1 魏晉南北朝的方言區 | 第58-64页 |
3.1.1 先秦两汉的方言区划 | 第58-61页 |
3.1.2 魏晋南北朝的方言区划 | 第61-64页 |
3.2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地名分佈 | 第64-65页 |
3.3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分區 | 第65-70页 |
3.3.1 江東方言 | 第66-67页 |
3.3.2 關西方言 | 第67-68页 |
3.3.3 中州方言 | 第68页 |
3.3.4 河北方言 | 第68页 |
3.3.5 齊方言 | 第68-69页 |
3.3.6 荊楚方言 | 第69-70页 |
3.4 結語 | 第70-72页 |
第4章 《世说新语》方言詞的詞彙學研究 | 第72-82页 |
4.1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共時考察 | 第72-73页 |
4.1.1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詞性分析 | 第72页 |
4.1.2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音節结構 | 第72-73页 |
4.2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歷時考察 | 第73-78页 |
4.3 《世說新語》方言詞的語法功能 | 第78-82页 |
4.3.1 名詞的語法功能 | 第78-80页 |
4.3.2 動詞的語法功能 | 第80页 |
4.3.3 形容詞的語法功能 | 第80-81页 |
4.3.4 代詞的語法功能 | 第81-82页 |
第5章 《业说新语》俗語詞的詞彙學研究 | 第82-114页 |
5.1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共時考察 | 第82-86页 |
5.1.1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詞性分析 | 第82页 |
5.1.2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音節機構 | 第82-83页 |
5.1.3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構詞方式 | 第83-86页 |
5.2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發展 | 第86-105页 |
5.2.1 與先秦兩漢詞彙的比較 | 第87-102页 |
5.2.2 與現代漢語詞彙的比較 | 第102-105页 |
5.3 《世說新語》俗語詞的語法功能 | 第105-114页 |
5.3.1 名詞的語法功能 | 第105-107页 |
5.3.2 动词的语法功能 | 第107-109页 |
5.3.3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 第109-110页 |
5.3.4 副词的语法功能 | 第110-111页 |
5.3.5 代词的语法功能 | 第111-112页 |
5.3.6 介词的语法功能 | 第112页 |
5.3.7 连词的语法功能 | 第112页 |
5.3.8 独立语的语法功能 | 第112-114页 |
结语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攻读硕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