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4-16页 |
1.4.1 论文内容 | 第14-15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2 关于高中地理教师课堂理答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2 教师课堂理答方式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 基本概念界定和分类 | 第17-19页 |
2.3.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3.2 理答的定义 | 第18-19页 |
2.3.3 理答方式的定义 | 第19页 |
2.4 理答方式分类 | 第19-23页 |
2.5 理答的原则 | 第23-24页 |
2.6 理答的作用 | 第24-26页 |
2.6.1 对课堂的作用。 | 第24页 |
2.6.2 对学生的作用 | 第24-25页 |
2.6.3 对教师的作用 | 第25-26页 |
3 地理教师课堂理答的问卷编制 | 第26-27页 |
3.1 教师课堂理答方式问卷的编制 | 第26页 |
3.2 调查样本的选择 | 第26-27页 |
4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理答现状的分析 | 第27-38页 |
4.1 教师对课堂理答内涵的理解 | 第27页 |
4.2 地理教师对课堂理答的态度 | 第27-31页 |
4.2.1 地理教师对理答作用的认识 | 第27页 |
4.2.2 地理教师对课堂理答的关注与实施 | 第27-28页 |
4.2.3 地理教师对理答方式的看法 | 第28页 |
4.2.4 地理教师对理答方式的反思 | 第28-29页 |
4.2.5 地理教师课堂理答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4.3 学生对教师理答行为的感受 | 第31-38页 |
4.3.1 学生对待地理教师理答的心态 | 第31-33页 |
4.3.2 课堂理答后学生的感受 | 第33-36页 |
4.3.3 学生对教师理答的期待 | 第36-38页 |
5 影响地理教师理答方式的因素 | 第38-40页 |
5.1 教师方面 | 第38页 |
5.1.1 教师专业能力 | 第38页 |
5.1.2 教师精神状态 | 第38页 |
5.2 学生方面 | 第38-39页 |
5.2.1 学生知识特点 | 第38页 |
5.2.2 学生性格特点 | 第38-39页 |
5.3 环境方面 | 第39页 |
5.3.1 班级结构 | 第39页 |
5.3.2 班级整体学习水平 | 第39页 |
5.4 学科特点方面 | 第39-40页 |
6 提高地理教师课堂理答方式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 第40-43页 |
6.1 教师应该从意识上重视理答,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理答方式 | 第40页 |
6.2 教师要爱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来理答 | 第40-41页 |
6.3 教师要做好预设,精炼语言,抓住时机,提高理答的有效性 | 第41-42页 |
6.4 注重课后的反思总结,为教学积累经验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