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趋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7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第11-12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第11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代转型第11-12页
        三、主体间性第12页
    第三节 本研究动态和现状第12-14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争论第12-13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探讨第13-14页
        三、新时期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问题第14页
    第四节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方法及创新点第14-17页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4-15页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第15页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5页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15-17页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关概念及其演变第17-23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相关概念第17-18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第1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第17-18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第18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争论第18-23页
        一、单主体说第19-20页
            (一)“教育者主体说”第19页
            (二)“受教育者主体说”第19-20页
        二、“双主体说”第20-21页
        三、“多主体说”第21-23页
            (一)“双向互动说”第21页
            (二)“政治集团主体说”第21-22页
            (三)“多重主体说”第22-23页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及其必要性第23-29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第23-24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第23-24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第24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必要性第24-29页
        一、全球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第24-26页
        二、文化多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第26页
        三、人的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第26-27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第27-29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历程、依据和价值第29-39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历程第29-31页
        一、以革命教育为中心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第29页
        二、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第29-30页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第30-31页
        四、以人为本为中心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第31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依据第31-36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理论依据第31-34页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31-32页
            (二)“多元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32-34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实践依据第34-36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新变化第34-35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变化第35-36页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价值第36-39页
        一、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第37页
        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第37-38页
        三、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诸主体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第38-39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趋向——主体间性第39-52页
    第一节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第39-41页
        一、主体间性第39-40页
        二、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第40-41页
    第二节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趋向第41-52页
        一、主体间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理论诉求第41-49页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想第41-45页
            (二)主体间性满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要求第45-49页
        二、主体间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实践要求第49-52页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代转型的实现关键第52-59页
    第一节 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52-53页
    第二节 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53-59页
        一、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第53页
        二、开展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第53-59页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第54-56页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应能力第56-59页
结语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在线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交互式电子双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探究--以苏州市草桥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