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环境下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已有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第2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总体表现 | 第12-18页 |
2.1 文化冲突现象 | 第12-15页 |
2.1.1 Lingua Franca | 第12-13页 |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13页 |
2.1.3 跨文化意识 | 第13-14页 |
2.1.4 社会认同 | 第14-15页 |
2.1.5 民族中心主义 | 第15页 |
2.1.6 典型化 | 第15页 |
2.2 中国老师在美国碰到的文化差异 | 第15-16页 |
2.2.1 集体主义 | 第15-16页 |
2.2.2 时间的多样性 | 第16页 |
2.3 美国老师在中国碰到的文化差异 | 第16-18页 |
2.3.1 个人主义 | 第16-17页 |
2.3.2 时间的单一性 | 第17-18页 |
第3章 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测试调查与理论解释 | 第18-32页 |
3.1 总体测试介绍 | 第18-20页 |
3.2 测试(中英文版本) | 第20-23页 |
3.3 假说 | 第23-26页 |
3.3.1 分析思维对比整体思维 | 第24页 |
3.3.2 圆形思维对比线性思维 | 第24-26页 |
3.3.3 具体思维对比抽象思维 | 第26页 |
3.3.4 主观的思考对比客观的思考 | 第26页 |
3.4 调查结果 | 第26-29页 |
3.4.1 志愿者对象分析 | 第26-27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5 理论介绍 | 第29-32页 |
3.5.1 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29-30页 |
3.5.2 社会身份 | 第30页 |
3.5.3 民族中心主义 | 第30页 |
3.5.4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 第30-31页 |
3.5.5 圆形思维与线性思维 | 第31-32页 |
第4章 文化差异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32-40页 |
4.1 增加意识 | 第32-33页 |
4.2 多样化教学模式 | 第33-34页 |
4.3 寻求社会认同 | 第34页 |
4.4 修正民族中心主义 | 第34页 |
4.5 调节个人与集体 | 第34-35页 |
4.6 换位思考 | 第35-37页 |
4.8 避免文化标签 | 第37-38页 |
4.9 适用对象国时间使用风格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