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现实背景 | 第9-11页 |
·理论背景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研究流程与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研究流程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38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 | 第18-23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的概念 | 第18-19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的分类 | 第19-21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的后果研究 | 第21-23页 |
·顾客心理契约 | 第23-28页 |
·顾客心理契约的概念 | 第23-25页 |
·顾客心理契约的动机基础 | 第25-26页 |
·顾客心理契约的结果变量 | 第26-28页 |
·价值共创 | 第28-32页 |
·价值共创的概念 | 第28-29页 |
·价值共创的前因研究 | 第29-31页 |
·价值共创的后果研究 | 第31-32页 |
·独特性需要 | 第32-36页 |
·独特性理论与独特性需要 | 第32-34页 |
·独特性需要的研究回顾 | 第34-36页 |
·文献述评 | 第36-3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8-57页 |
·研究构思与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9-46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顾客心理契约的关系 | 第39-41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交易心理契约的关系 | 第39-41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关系心理契约的关系 | 第41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关系 | 第41-43页 |
·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关系 | 第43-44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关系 | 第44-45页 |
·独特性需要的调节效应 | 第45-46页 |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46-51页 |
·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问卷内容设计 | 第47-49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9-50页 |
·样本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问卷的前测与修改 | 第51-57页 |
·信度分析 | 第51-53页 |
·效度分析 | 第53-55页 |
·题项删除后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55-57页 |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7-66页 |
·样本构成与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 第57-58页 |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8-60页 |
·人口统计特征的方差分析 | 第60-62页 |
·信度分析 | 第62-64页 |
·因子分析 | 第64-65页 |
·相关分析 | 第65-66页 |
5 假设验证与模型评估 | 第66-76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66-68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顾客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 | 第66-67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交易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 | 第66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关系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 | 第66-67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回归分析 | 第67页 |
·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回归分析 | 第67-68页 |
·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68-70页 |
·交易心理契约对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68-69页 |
·关系心理契约对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69-70页 |
·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70-75页 |
·独特性需要对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71-72页 |
·独特性需要对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72-75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75-76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76-83页 |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6-81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顾客心理契约的关系 | 第76-78页 |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关系 | 第78页 |
·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关系 | 第78-79页 |
·顾客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 | 第79-80页 |
·独特性需要的调节作用 | 第80-81页 |
·管理启示 | 第81-83页 |
·结合移动互联平台,实现顾客组织社会化 | 第81页 |
·引导顾客组织社会化,建立合理心理契约 | 第81-82页 |
·巧用顾客心理契约,促进顾客价值共创 | 第82页 |
·重视顾客独特性需求,创造顾客独特性体验 | 第82页 |
·关注移动互联新趋势,迈入移动互联新时代 | 第82-83页 |
7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3-84页 |
·研究局限 | 第83页 |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一:前测问卷 | 第92-96页 |
附录二:正式问卷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