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移动互联背景下顾客组织社会化策略对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第9-13页
     ·现实背景第9-11页
     ·理论背景第11-13页
   ·选题意义第13页
     ·理论意义第13页
     ·现实意义第13页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第13-15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创新第14-15页
   ·研究流程与研究框架第15-18页
     ·研究流程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38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第18-23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的概念第18-19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的分类第19-21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的后果研究第21-23页
   ·顾客心理契约第23-28页
     ·顾客心理契约的概念第23-25页
     ·顾客心理契约的动机基础第25-26页
     ·顾客心理契约的结果变量第26-28页
   ·价值共创第28-32页
     ·价值共创的概念第28-29页
     ·价值共创的前因研究第29-31页
     ·价值共创的后果研究第31-32页
   ·独特性需要第32-36页
     ·独特性理论与独特性需要第32-34页
     ·独特性需要的研究回顾第34-36页
   ·文献述评第36-38页
3 研究设计第38-57页
   ·研究构思与模型构建第38-39页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9-46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顾客心理契约的关系第39-41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交易心理契约的关系第39-41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关系心理契约的关系第41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第41-43页
     ·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第43-44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第44-45页
     ·独特性需要的调节效应第45-46页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第46-51页
     ·问卷的设计思路第46-47页
     ·问卷内容设计第47-49页
     ·样本的选取第49-50页
     ·样本数据的分析方法第50-51页
   ·问卷的前测与修改第51-57页
     ·信度分析第51-53页
     ·效度分析第53-55页
     ·题项删除后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5-57页
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7-66页
   ·样本构成与人口统计特征分析第57-58页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8-60页
   ·人口统计特征的方差分析第60-62页
   ·信度分析第62-64页
   ·因子分析第64-65页
   ·相关分析第65-66页
5 假设验证与模型评估第66-76页
   ·多元回归分析第66-68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顾客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第66-67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交易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第66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关系心理契约的回归分析第66-67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回归分析第67页
     ·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回归分析第67-68页
   ·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第68-70页
     ·交易心理契约对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检验第68-69页
     ·关系心理契约对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检验第69-70页
   ·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第70-75页
     ·独特性需要对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调节效应检验第71-72页
     ·独特性需要对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调节效应检验第72-75页
   ·实证分析结果第75-76页
6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76-83页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6-81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顾客心理契约的关系第76-78页
     ·顾客组织社会化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第78页
     ·顾客心理契约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第78-79页
     ·顾客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第79-80页
     ·独特性需要的调节作用第80-81页
   ·管理启示第81-83页
     ·结合移动互联平台,实现顾客组织社会化第81页
     ·引导顾客组织社会化,建立合理心理契约第81-82页
     ·巧用顾客心理契约,促进顾客价值共创第82页
     ·重视顾客独特性需求,创造顾客独特性体验第82页
     ·关注移动互联新趋势,迈入移动互联新时代第82-83页
7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83-84页
   ·研究局限第83页
   ·未来的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附录一:前测问卷第92-96页
附录二:正式问卷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对绩效评价股权激励效果--以顺络电子为例
下一篇: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组织二元学习的关系研究